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通讯员 周志昊

编者按: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IP是城市的灵魂。在 "十四五" 规划收官、"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济阳正以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为目标,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省会 "北起" 布局中勇毅前行。为全面展现济阳的文化特质、发展动能与时代风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别开设《打造济阳城市 IP 讲好济阳品牌故事》专栏,聚焦全区各部门在项目提升、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领域的亮点品牌,以媒体视角解码城市基因,以品牌化思维传播济阳声音,让每一个品牌故事都成为济阳向上的生动注脚,让济阳的独特魅力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难忘记忆。

今天,让我们走进济阳区城市建设品牌“数智济阳·黄河明珠”。


在济阳,数据不仅是流动的资源,更是变革的动能。通过打造15个数字农业平台、20余个城市治理场景和18个智慧社区,济阳区正以“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用科技之力破解治理难题、激活产业潜能、提升民生温度,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数智样本”。


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

护航马拉松零事故

近日,济阳区第二届半程马拉松赛事开跑,在赛事背后,有一群看不见的“数据跑者”正与参赛者并肩“奔袭”,凭借数据动能推动城市治理迈向“加速度”。

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结合城市大脑2.0构建了更智能的数字全景驾驶舱,平台能自动匹配业务场景所需的视频资源、预案文件和地图点位,并联动AR实景视频达成视频数字孪生。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系统将长达21公里的赛道、8个补给站、12个医疗点以及所有封控路段,以1:1的比例精准复刻至指挥平台,绘制出赛道地图,智能联动128路监控视频、无人机巡飞及沿途医疗、补给点位信息,实现赛事全程可视化监管。

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主任刘洋感慨:“数据与科技的力量为赛事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年以来,济阳区持续深化视频、AI、地图等资源与专题的融合应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应用场景关联服务。特别是结合城市管理等实际需求,打通视频+AI赋能平台和城市大脑2.0,创新打造了更智能的数字全景驾驶舱,推出20余个实用、管用、好用的城市管理领域特色应用场景,初步构建起“一网统揽、一屏统管”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体系。

目前,城市大脑各系统已累计汇聚160万余条数据,接入76个部门库、21个专题库、5个基础库,数据共享交换达151万条,并开发了12个数据查询功能。

数字化治理的触角更深深扎根于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依托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打造了全区18个智慧社区试点,其中济阳街道荷畔社区被评为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I类),全市仅有两家。

在数据赋能智慧社区的同时,济阳区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也积极跟进,充电桩的配备、网格化的管理服务以及平台的智能预警,让数据加持下的社区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济阳区作为首批“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区县节点”试点,成功入选“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23年12月,济阳区正式通过验收,获评省级四星级成长型智慧城市。

大数据助力政务服务

实现云端审批新突破

今年3月份,济南市人社局召开“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一件事”视频会议,对济南市济阳区“退休一件事”经验做法在全市人社系统推广。

据了解,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打通数据共享渠道,推动“退休一件事”服务从传统的“线下办”向便捷的“线上办”转变,依托“爱山东”“山东通”两大平台,深度强化“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务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促进数据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协同。如今,群众办理“退休一件事”只需提交一次申请,即可享受“申报零跑腿、审核不见面、数据云端跑”的便捷服务,且办理进度全程可追溯。

以大数据服务中心为载体,济阳区还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场景建设。通过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再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政务服务,济阳区大力推进数据资源赋能政务服务,精心打造“全区政务服务大数据展示平台”。该平台按照总体概况、运行情况、人员状态、市场主体、公共资源交易等七个板块进行科学划分,在大厅管理“8S”标准的基础上,加持“AI”算法,实现了各模块数据的实时统计与监测。

济阳区创新推出“济时办·云勘验”服务模式,打造“云勘验 + 无人机”的勘验新模式,实现了勘验方式的华丽转身。自实施“云勘验”服务以来,累计为企业群众节省费用347.03万元,节省时间6940天,节省路程72853公里。

当前,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正加快推动“爱山东”济阳分厅建设,协助济阳区社会工作部在“爱山东”济阳分厅上线“数字社会”模块,整合“随手拍”“政务门牌”等10个居民群众使用频次较高的应用功能。同时,推进国家级政务外网“一机两用”试点应用推广,打通人社、医保专网,探索办公终端(含手机端)“一机多用”,切实保障系统网络安全。

大数据玩转智慧农业

打造数字田园新样板

在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利用物联网、5G等技术开发了数字化农业园区信物融合综合管理操作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手机,就能轻松实现对大棚的全方位管理。

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借助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种植者通过中心大屏或手机,就能精准把控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温度和营养。系统会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实际需求,自动调节水肥比例和灌溉施肥时间,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


同时,病虫害预警模块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够根据环境数据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提前发出智能预警。在智慧农业的助力下,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实现了大幅提升。

近年来,济阳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数字农业领域大胆探索,通过“企业 + 农户 + 科技”模式,建成了 7 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济阳区打造了由 15 个平台组成的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个大数据平台如同农业发展的“智慧大脑”,整合了农业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田间地头农机穿梭、无人机飞舞,全程机械化作业成为常态,传统农业正加速向数字农业华丽转身。

除了在农业生产环节发挥巨大作用,大数据在农产品溯源和冷链物流领域同样功不可没。

在农产品溯源方面,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实行一瓜一码区块链技术,全过程监督农作物繁育过程,实时追踪生长状态,实现种苗、土壤、水肥、温度、湿度及光照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在冷链物流领域,中心通过实时监测农产品的运输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减少损耗,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同时,大数据还能优化物流配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让济阳的特色农产品能够更快、更新鲜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下一步,济阳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将紧扣“数智济阳·黄河明珠”IP定位,以“多维视图融合一网统揽”项目为技术底座,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智慧治理、数字农业、政务服务三线并进,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济阳样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