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1日讯 “形状似圆盘,脸上点点斑。火里走一遭,浑身喷喷香。”这首诙谐的打油诗所描绘的,正是山东省泰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镇火烧。这道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地方特色美食,以其“外酥里软、层次分明”的独特口感闻名遐迩。相传,乾隆皇帝曾御赐“徐家烧饼铺”匾额,自此范镇火烧声名远扬,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在新时代背景下,岱岳区人社局精准赋能,让范镇火烧从民间手艺转变为带动就业创业的特色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助力技艺传承,筑牢人才根基。范镇火烧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整个流程涵盖18道精细工序,从优质面粉的严格挑选,到精准的和面技巧,再到对烘烤火候的精妙把控,每一个环节都有讲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为保证范镇火烧的技艺传承,徐椿积极整理《徐氏烧饼秘籍》,精心制定“十六道工序”标准化流程,为范镇火烧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筑牢制度根基。通过“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悉心培养本地及外地青年学习此项技能,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名学员顺利结业,并凭借所学技艺在全国各地开店创业。其中,李灿电便是典型代表,创业之初,人社局主动送政策上门,为他送来包含开业指导、技能培训、电商培训等内容的政策大礼包,切实解决了他在创业初期面临的资金和技术难题,助力他顺利起步。在人社局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下,李灿电充分依托电商平台,将范镇火烧礼盒推向全国市场,成为范镇火烧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成功典范。
推动就业创业,促进民生改善。在范镇政府引导范镇火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区人社局积极发挥就业促进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站式服务。随着全镇近200家专业火烧制作户的涌现,众多家庭实现全员参与,其中年收入最高家庭达数十万元,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批外出人员返乡。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其辐射范围不断延伸,有力带动面粉、肉类供应以及包装、运输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劳动力供需。据统计,范镇火烧产业直接为本地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在泰安市范围内相关从业者超5000人,有效推动了闲置劳动力实现多元化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切实暖了民心、聚了民力。
支持跨界联动,拓展发展空间。范镇火烧凭借技师们精湛的制作技艺,成功将店铺拓展至北京、上海等全国30余座城市,目前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年产值达数千万元。据统计,范镇火烧门店平均每家吸纳2—4人就业,火烧制作技师在异地创业时倾囊相授技艺,催生出独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店”模式,有效促进了跨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拓展开辟了新路径。泰安“永骏火烧”店主李灿电夫妇作为范镇火烧制作技师群体的杰出典范,在创业征程中书写了辉煌篇章。2008年创业伊始,他们不畏艰难,骑着电动车奔走推销,凭借学校食堂5000个订单成功叩开市场大门;2024年泰安新青年音乐节上,两人凭借精湛技艺,在短短两天内烤制2000个火烧,使范镇火烧成为展现泰安文化魅力的耀眼“名片”。
非遗美食范镇火烧的独特香气里,承载着四百年的匠心传承与新时代的就业希望。如今,这枚“外酥里软”的范镇火烧,正以传统技艺为纽带,铺就就业创业的新路径,越来越多的范镇火烧制作技师以勤劳的双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四百年的诱人香气飘向更广阔的世界。
闪电新闻记者 贾庆奥 通讯员 朱佳琳 泰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