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抗日剧层出不穷,夸张的艺术手法有愈演愈烈之势。往往一个人就可以打倒一大片鬼子,什么手撕鬼子、包子雷、骑马射箭、功夫侠等等,主角个个都比小鬼子厉害。然而,在真实的战场上,日军的拼刺素质究竟怎样呢?我们来看采访过多位抗战老兵的军旅作家怎么说。



抗日剧——包子雷

这个人就是张正隆。当年以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雪冷血热》备受关注的军旅作家张正隆,可谓是家喻户晓。曾经当过兵的张正隆擅长写军事历史题材,尤其对于那些曾经发生在他的家乡、东北那片黑土地上的战争风云,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写作热情。到目前为止,他所著的近10部军史作品之中,主角大多是四野的官兵。



张正隆和他的作品《雪冷血热》

他1969年入伍当兵,可以说是第一个描写四野军史的作家,代表作有《枪杆子:1949》、《雪冷血热》、《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甚至在林彪的刻画上,如林彪爱吃炒黄豆、沉默寡言、精于算计、对打了败仗的部下痛下杀手等等的刻写,也多多少少少源自张正隆的作品。电影《平津战役》、《辽沈战役》,都曾受到他作品的影响。每一部作品收集素材、采访的时间,几乎都是熬夜写作的数倍。由此他对日军的作战能力和素质再清楚不过了。



老版《亮剑》

最近,《新亮剑》对老版《亮剑》进行翻拍并热播。有人说,影视作品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另一个便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但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军人。



新《亮剑》

当有人问及张正隆如何看待这些抗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张正隆如是回答:对于抗日剧我平常基本上是不看的。电视剧《亮剑》热播时,我儿子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你看看吧,这个剧演得挺好的。我一看,其实就是讲打鬼子的故事,但作者显然是想象的,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日本鬼子。我觉得写抗战的常常是儿童文学,给孩子们看的,糊弄小孩,不真实。



真实战场上的与鬼子拼刺刀

他继续说道:当年日本鬼子的作战能力和军事素质其实是非常好的,就连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都领教过,这在世界上都有公认。我曾经采访过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一些老兵,他们每次提到这都说:1943年以前,中国军队的一个班一个排和一个小鬼子拼刺刀,可能都拼不过。特别是早年的侵华日军,绝大多数枪法和拼刺刀都很厉害,经过的训练多得令人不敢想象。不过时间到了1944年以后日本鬼子就不行了。日本国小人少,所以最后征兵越征兵源越枯竭,根本也没有时间得到训练,有的十几岁还是一个娃娃兵、学生兵,有的六十多岁了基本是枪都拿不稳了。我当了一辈子兵,对日本鬼子仇恨归仇恨,但对他们的军事素质,却是不能不承认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