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只不过用了一个简单的试探,就让特朗普政府再一次破防了。

特朗普一直表示想要访华,可硬生生被晾了4天,至今都没有收到中国的请柬。

特朗普逐渐明白美国想要的中方是绝不会给,随即就对中国展开了报复,将中方一领域加征100%的关税。



特朗普的 “访华试探”

前阵子,那个总爱抢镜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中东转了一圈回来,好像不经意地提了一嘴要去中国的事儿。

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去中国走走,他立马来精神了,表示愿意,瞧这姿态,意思就是等着中国这边给个回应。



谁知,日子一天天过去,中国这边愣是没声儿,连句官方的客套话都没给,这下习惯了走到哪儿都是焦点的特朗普,估计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算是小小“破防”了一回。

了解特朗普那套路的人都清楚,他老喜欢在媒体上、网上放点消息,听着挺大动静,其实对方可能压根不知道。



他就想营造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气氛,可这戏码演多了,大家耳朵都磨出茧子了,特别是中国这边好几次出来澄清,他在国内的信誉度也跟着掉了不少。

这阵子,中美刚就关税发了份联合声明,意思是给了九十天的窗口期,让大家坐下来好好谈,看能不能把贸易这事儿理顺。



表面看着双方关系缓和点了,可美国那边紧接着的表态,还是很强硬,特朗普政府表示,要是九十天里谈不成协议,关税还会上调。

这不就是明摆着说嘛,“要么按我的来,要么继续给你加税”,这压力又甩回到中国这边了。



中国这边也把话挑明了,美国那种“嘴上说一套,手上做一套”的搞法,对谈判一点好处没有,想在中国这里捞到好处,前提是先把自己的错给改了,不然一切都是徒劳。

对华加征新关税

可就在双方动嘴皮子的时候,真正的较量就已经在关税的战场上打响了,虽然说特朗普政府签了那份声明,可手里的铁拳也没停着,反而瞄准了中国的一些特定领域。



听说美国打算对中国的港口起重机加个高达100%的关税,这背后的小心思很明显,就是想扶一把美国本土的造船业。

设想一下,要是这个税真加上去,再加上之前说了但还没执行的25%的税,这起重机的税率可能就冲到惊人的270%了。



这可不是单打独斗,之前美国就已经宣布要对中国拥有、经营或建造的船只收高额的港口费用,想从海上运输这块儿给中国施压。

而且前几天特朗普政府就对中国芯片下手了,对中国的芯片制造商搞了新的制裁,科技战的弦绷得更紧了。



面对美国这种步步紧逼,中国这边当然不会傻站着,就在美方琢磨着对起重机下狠手之前,中国商务部已经把一份调查结果给公布了。

这是针对从美国、欧盟、日本还有台湾地区进口的一种叫共聚聚甲醛的工业塑料的反倾销调查,这东西用处可大了,建筑、医疗、汽车都能见到。



调查结果清清楚楚地证明了,这些地方确实在搞倾销,东西卖得比成本还低,把中国市场的秩序全搅乱了,把我们自己家的企业都挤兑得够呛。

对此,中国这边就按照世贸组织的规矩,对从美国来的这种产品加了74.9%的反倾销税,其他地方也按程度轻重加了税,这也算是合情合理合法。



同时也是在告诉美国,别以为你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我就没招,你要是继续这么干,我肯定会坚决回击。

中国的“王牌”

面对美国的一次次施压,中国也有自己的王牌,那就是稀土。



都知道,稀土这东西被叫做“工业维生素”,对中国来说就是一张关键的牌,看看数字就知道,全球六成多的稀土产量在中国,更厉害的是,经过提纯加工后的高纯度稀土,中国供应了九成以上。

这意味着,不管稀土是从哪儿挖出来的,绝大部分最后都得送到中国来提纯和加工,才能变成那些高科技产品里用得上的东西。



自从中美签了那份关税协议后,外面就有人注意到,中国这边对稀土出口许可证的审批速度好像慢了下来,而且还搞了个“一批一证”的新规矩,要求出口商把每一批稀土最终要卖给谁、用在哪里都得清清楚楚地报上来。

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不光是打击走私和绕道走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中国能准确掌握稀土的流向,确保这些宝贝疙瘩是用在正道上,而不是被人囤起来或者用在对中国不利的地方。



英国媒体报道说,包括特斯拉、福特这些美国公司,都已经感觉到供应链的压力了,正急着找别的办法,美国媒体自己之前就有人评论说,中国真要是动用稀土这张王牌,美国能拿出来的反制手段,那是相当有限。

转头再看看美国,他们在另一个关键领域就显得特别被动,特朗普政府想靠着对中国港口起重机加高税来保护自己家的产业,可结果也是挺尴尬的。



美国本土自打上世纪以来,基本就没再生产过岸桥起重机这种大型的港口设备了,现在美国全国的港口码头用的岸桥起重机,八成以上都得靠中国制造。

这东西技术门槛高,全球能稳定生产供货的厂家本来就没几个,中国企业凭着产量大、性价比高,基本把市场给垄断了。



美国港口的负责人在听证会上都没藏着掖着,直接说他们去年就跟中国签了买岸桥起重机的订单,估计2026年才能到货,要是真加100%的关税,那码头的正常运转和升级换代就全乱套了。

业内普遍认为,就算硬是把关税加上去,这笔钱最后八成还是得美国港口自己掏腰包,或者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美国的这种依赖性,让美国想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还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扛得住。



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威胁

美国的贸易策略,不光盯着中国,手也伸向了全球其他贸易伙伴,跟中国签了那份关税文件没多久,美国财政部长就对着其他国家发话了。

他说特朗普“提醒”了18个国家,如果不能在九十天的关税缓和期里跟美国“诚心”地谈出个协议来,那么到期后,美国加给他们的关税就得回到4月2日中国反制后的那个水平。



这话听着,要是说对中国放狠话还有点“挽回颜面”的意思,那对这些国家说的,就更像是在赤裸裸地威胁了。

美国之所以这么着急,一方面是因为跟这些国家的贸易谈判进展太缓慢,自从特朗普说要豁免关税,这都过去一半时间了,除了跟英国好像谈成了一个协议,跟其他主要经济体几乎没啥实质性进展。



很多国家好像都在拖时间,心里估计盘算着,特朗普这政策老变来变去,说不定拖着拖着,关税壁垒自己就松了,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毕竟特朗普之前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了税又撤了,还有对其他国家说要加对等税又给了九十天喘息期,这些事都让大家觉得,政策弹性估计挺大的。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里表现出来的强硬姿态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让一些国家看到了跟美国掰手腕的可能性,心里开始有点想法了。

报告里特意用了“诚信”两个字,这不就是暗示美国觉得有些国家谈判的时候不够“老实”嘛。



包括日本、欧盟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还有像印度这种有影响力的新兴大国,自打中美达成关税共识之后,跟美国谈的时候姿态好像也变硬了,一个个都开始提自己的要求。

要是这些国家,特别是那些重量级的,都能在跟美国的谈判里逼美国让步,那后面跟着学的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多了。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提高效率,美国甚至在考虑更简单粗暴的办法:反正跟一百多个国家一个一个谈实在太费劲了,美国打算直接给其中一部分国家发信,自己单方面宣布它觉得合适的关税税率。

在特朗普政府看来,这么干能避开谈判的不确定性,仗着美国块头大,这些国家就应该乖乖接受。



可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也藏着风险,万一这些国家集体说不接受,那特朗普政府怎么办?

多边主义才是全球贸易出路

特别是美国的信用评级最近又被下调了,它的政策稳定性和可信度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盯着,要是这些国家这次妥协了,美国下次又得寸进尺提出新的要求,估计也无法顺利实施了。



说到底,特朗普政府这套关税组合拳,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其他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有人就觉得,他的关税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有点玩不转了。

无论是威胁要对中国港口起重机加天价税,还是对着全球多个贸易伙伴发“最后通牒”,都可能引来反弹,到头来伤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国际信誉。



反而中国这边的态度一直没变:可以谈,但前提是得互相尊重,得平等互利,美国要是想靠极限施压,逼着中国吃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至少在美国彻底改掉它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毛病之前,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是不会做根本性让步的。



要是美国还抱着“说一套、做一套”的心态去谈,那别说九十天了,就算给再多时间,可能也谈不出什么真正管用的、长远的贸易协议来,下次美国再想坐下来好好谈的时候,还能不能得到同样的响应,这事儿都说不准。

对全球贸易体系来说,真正的出路,大概是别再搞那种“美国优先”、零和博弈的单边主义了,只有大家都回到多边主义的框架下,好好遵守规则,平等协商,才能找到解决贸易摩擦、让大家都能赚到钱的好办法。



不然,谈判桌上再怎么吵,到头来可能也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2025-05-20——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美国业内反对:美国这行上世纪80年代就黄了



观察者网2025-05-20——美国专家: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