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中美谈判有了突破,欧盟明显坐不住了,直接对美方发出最后通牒,不过开出的价码,居然比中方还要狠,特朗普会妥协吗?
上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摆出一副高关税棋盘后,逼得各国不得不接招。然而,随着中美和美英分别达成不同程度的协议,欧盟似乎也看到了机会,开始向特朗普“要价”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27国居然比中方还要强硬。
(和中英分别谈判后,特朗普施压欧盟)
对于欧盟来说,不慌不忙或许才是当前谈判的正确打开方式。此时美国正忙着消化与中国及英国的初步协议,而欧盟却在静观其变,趁机摸透美方的底牌。
近日,就在中美、美英谈判告一段落之际,特朗普显然不想放过欧盟,又迫不及待地把压力转移到了这边。而这一次,欧盟却并没有被吓倒。瑞典官员直接放话称,如果欧盟最终只会获得类似于美英协议的结果,那么美国就要做好被反制的准备。
(瑞典官员警告反制美国)
美英协议究竟有多“不堪”?其中,保持了美国对英方10%的基准关税,而前提条件是,英方对美国做出了很大让步。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谈判后,双方也是互降关税到10%,当然这是中方强硬反制的结果。
那么对欧盟来说,既想对美强硬,还不满足于10%的关税,难道是想比中方更硬气的对待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其实瑞典官员的这番话,不仅仅是说给美国听,实际上也是在为欧盟成员国提神醒脑。毕竟,团结一致才能确保在未来的谈判中不落于下风。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法国贸易部长洛朗·圣马丁认为维持10%的基准关税是“不可容忍”的。由此可见,欧盟内部已形成了一股反对屈从于美国压力的合力。
当然,尽管双方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但在涉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上,还是多多少少找到一些共同点。比如在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上,美欧也开始了建设性接触。欧盟委员会的谢夫乔维奇就透露,他们希望通过合作奠定更深层次的基础。
(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合作奠定更深层次的基础)
但这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展现了欧盟的灵活以及对长期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提升了美欧关系的复杂性。很难将这种暧昧的态度界定为单纯的敌对或友好。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犹如一块试金石,在测试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也在催化一种新的不信任氛围。这种动摇可能会导致更多国家寻求更为独立的国际合作方案,比如瑞典日前提议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这一提议无疑让美国国内感到不安,如果欧洲真的转身投向亚太区域合作机制,那么美国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市场支撑。在美国国会议员紧急召开听证会的背后,体现的是对全球秩序重新洗牌的担忧。
总的来说,欧盟与美方的交涉与谈判策略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面对特朗普,欧盟软硬兼施)
首先,优先通过谈判寻求豁免,欧盟提出以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和大豆进口、降低欧盟汽车关税、扩大对美国军火采购等让步,换取美国取消或暂缓关税。欧盟曾建议美欧互相取消所有工业品关税,但被美方拒绝。
其次,利用“暂停期”争取缓冲,欧盟已暂停原定于2025年3月底到期的部分反制措施,为谈判争取时间。欧盟委员会与美国贸易代表保持“坦率”对话,试图在90天暂停期内达成协议,避免关税全面升级。
最后,用多边与区域合作对冲美方造成的风险。欧盟通过《南方共同市场自贸协定》和加强与加拿大、亚洲国家的贸易关系,分散对美依赖。欧盟联合中国、日本等成员,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以应对美国单边主义。
未来,若美欧谈判破裂,欧盟将于2025年7月前实施反制关税,重点打击美国汽车、飞机和农产品,同时通过WTO诉讼施压。
(欧盟通过WTO诉讼施压美国)
但是贸易战可能导致欧盟对美出口损失超3800亿欧元,并推高欧洲通胀、加剧供应链动荡910。
欧盟需在“维护多边规则”与“避免经济代价”间平衡,其反制力度将取决于美国是否将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而非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