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内幕等网站5月19日报道,一位美国国防官员周一透露,“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已离开红海,如今正穿越地中海返航。
“杜罗门”号航母,利用穿越地中海的机会,在北约框架内与盟军一起参加了“海王星”打击演习的最后阶段。北约盟军联合部队那不勒斯司令部稍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证实了这一消息。
目前,还尚不清楚,这艘编号CVN -75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究竟何时会重返并抵达位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母港——这个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
美军中央司令部,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杜鲁门”号航母,2024年12月14日,被部署到了中东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主要拦截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对往来红海前往以色列商船的袭击。
在2025年接下来几个月内,这艘10万吨级的海上庞然大物,遭遇了自服役以来的一连串不幸事故。其中,就包括损失了3架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而根据不同批次建造和采购的价格,每架估计在6000-8000万美元。
另据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3月3日宣称,其发射的 “圣城”-3 巡航导弹,精准命中了美军 “杜鲁门” 号航母战斗群的一架E-2C“鹰眼” 预警机,这架美航母的“空中大脑” 瞬间化作火球坠入深海。
这条胡塞武装单方面宣布的消息,未经美军方和其他主流媒体的证实和报道。或许是虚虚实实的舆情战,胡塞武装发射的导弹摧毁部署在美航母上的价格超过1亿美元的舰载预警机,外界普遍认为这个可能性比较低。
撇开美海军是否在红海等海域损失了一架价值上亿美元的E-2C预警机,单论美海军损失了3架价值6000-8000万美元的F/A-18E/F舰载战斗机,对于“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来说,这个损失是很大的,或多或少折损了美海军的颜面。
以至于台媒中时新闻网在5月20日的报道中称,“红海痛失3舰载战机 54亿飞了 美航母「杜鲁门」号灰头土脸返航”。打出的文章标题,就极其吸引人的眼球,尽显对美海军这艘航母的讽刺意味。
另外,2月12日晚,“杜鲁门”号在地中海靠近埃及塞得港附近,与一艘大型商船“贝西克塔斯-M” 号相撞,以致航母舰体的外部结构受损,而不得不驶往希腊克里特岛的苏达湾海军后勤基地进行修理。
2月20日,经报请海军部同意,“杜鲁门”号航母舰长戴夫·斯诺登海军上校,被第六舰队因 “对其指挥能力失去信心” 将其撤职,由克里斯托弗·希尔海军上校接任舰长职务。
随着“杜罗门”号航母撤离中东海域,标志着美军自3月15日开始的执行了长达数周的“粗暴骑士行动”——对胡塞武装的轰炸结束了,中东地区只剩“卡尔文森”号(CVN-70)一艘航母领衔的打击群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