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撒手”了。这一次,走得颇有些狼狈。
据美国防务官员5月19日披露,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已结束在中东地区任务,近期离开红海水域。有消息称,“杜鲁门”号航母现处地中海水域,暂不清楚何时返回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母港。与此同时,此前部署在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的6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悄悄撤离……
美军为何此时撤离中东
特朗普刚当上美国总统,就打响了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第一枪”。一下派出了两艘航母,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已经堪称“灭国之力”,但结果打了一个多月愣是没占到便宜。
前前后后,两次参与打击胡塞武装的行动,杜鲁门号航母堪称命运多舛:接连损失3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机,又莫名其妙和一艘民用商船撞在一起。
一架“超级大黄蜂”少说也要大几千万美元,再加上7架价值3000万美元一架的MQ-9无人机被击落……这么个“造”法,就算美军这样的超级大户也吃不太消。
损失是一方面,狂轰滥炸之下,对手“拖鞋军”却越打越强。引用美国学者自己的话说,“难以判断美军行动在何等程度上削弱了胡塞武装的军事力量”。
眼看着胡塞武装隔三岔五就往“小以家里”扔导弹,据说还差点击落了一架F-35。这可把美国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真被打掉了,往后几千亿的军火还怎么卖。
美军撤离的背后,折射出其全球战略的困境。为了维护霸权,美军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结果兵力分散、资源枯竭。面对胡塞武装这种“非传统对手”,美军既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也缺乏打持久战的决心。
美以“翻脸”,是真是假
美军走了,挥一挥衣袖,只留以色列在风中凌乱。
更让以色列“惊掉下巴”的,是特朗普的任内首访,竟然绕着以色列转了一圈,“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与2017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冷落”背后,是以色列战略价值的相对下降。
在特朗普的中东之行里,他做出解除叙利亚制裁与沙特万亿美元投资两大动作,似乎标志着美国中东政策从“安全主导”转向“经济优先”。简单来说,他是来“刮地皮”的,后面的事,他一概不管。
那么,美国和以色列真的会就此分道扬镳吗?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原则,一系列内政外交举措屡屡受挫,不得不急于以中东地区外交成果来“拼业绩”,而与美方想法不一致的以色列,遭遇美方的“冷处理”。
对以色列而言,“甩开美国单干”显然并不现实。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军事方面,他都还离不开美国这棵大树,但接下来龃龉频频,盟友关系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波折。
中东局势如何演变
之前,为了把中东搞乱,美国可没少下功夫。但是现在的形势变了。一方面美国不再需要中东的石油;另一方面,美国有些自顾不暇。
所以,美军选择撤退,与其说是对胡塞武装的“认输”,不如说是对“三线作战”(俄乌、中东、印太)资源分配的现实妥协。在中东投入过多资源,势必将影响其印太战略布局。
美国中东政策从“直接干预”转向“离岸平衡”,短期内可能带来局势缓和,但长期看,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或将加剧地区内外的博弈。
伊朗的扩张、阿拉伯国家的分化、以色列的孤立、大国的介入,都可能使中东陷入新一轮“无序竞争”,但一个没有美国的中东,肯定会比以前更好。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