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被誉为绿色“活化石”。5月19日,菏泽市林业局二级研究员王海明、三级研究员刘建军等一行三人,深入定陶区杜堂镇裴河村和张湾镇一千王村开展“专家巡诊”活动,为多株古树名木 “把脉问诊”。
在定陶区杜堂镇裴河村,专家们调查发现,一级保护古树皂荚树长势较往年明显衰弱,叶色发黄,其中一个大枝枯死并长满木腐菌,树干下部有串皮虫滋生。经分析,地面硬化导致透水透气性差、古树生长空间受限是根本原因,致使根系与树冠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随后,专家提出病虫害靶向治疗、土壤活性恢复、树体营养补给等复壮治理方案。“这棵皂荚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树高18.6米,胸(地)围540厘米,冠幅15米。我们根据其目前长势,建议当地管理部门破除水泥地面,更换土壤,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其次,根施生根剂,促生新根,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同时通过根外追肥,增加树体营养;另外,清除古树枯死枝条,优化树冠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王海明介绍。
定陶区张湾镇一千王村有个古柏群,其中一株侧柏高17.5米,胸(地)围3.64米,冠幅18米。树干粗大,需三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起来,在树主干1.6米处发出7股分枝,且每股长势都很旺盛,被称为“七股子”柏。专家们仔细核查古柏树挂牌、长势及管护落实情况,对双条杉天牛、柏大蚜、柏肤小蠹、锈病等病虫害逐一诊断,并现场演示防治技术。针对长势减弱的古树,专家详细分析成因,追溯问题根源,并提出具体复壮方案。
古树名木承载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2022年,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公布了全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名录,我市有8株古树被列入名录。当时,相关部门对这些古树实行“一树一牌” 挂牌保护,同时建立古树电子档案,制定了“一树一策”的保护措施。
市林业局将持续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加大巡查力度,细化保护管理措施,动态掌握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管理状况,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方案,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推动绿色资源传承发展,守护古树生态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