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工作,我们不能忘记她,犯了错误不要紧,认识了就好,转过弯子就好嘛!”

1982年,在天津市县团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胡耀邦两次提到了五十年代的劳模李素文,会后还专门托人给李素文写信,要李素文振作精神,好好工作。胡耀邦的话传到李素文的耳朵里,她顿时落泪了:

“有党的关心,有什么包袱放不下?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改正?”

李素文出生在沈阳郊区一户贫苦农家,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李素文只读到了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帮着母亲照顾弟弟妹妹。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响应国家号召搞合作社,心灵手巧、作风利落的李素文,年仅21岁就被选为副社长,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素文经表姐牵线,认识了在沈阳工作的同乡李延新。作为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美人,李素文眼光甚高,本对李延新没什么感觉,可当李延新随手拿起一把二胡,拉响了《二泉映月》时,李素文顿时感觉出这个男人憨厚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



认识不到一年,李素文嫁给了李延新,一对新人开始了分居两地的生活,直到1956年,李素文随丈夫到了沈阳,夫妻二人才团聚在一起。

李素文到了沈阳后,被安排到门市部卖菜,由于对待顾客热情、有耐心,李素文很快在居民中“名声大振”:“商店来了个年轻姑娘,不笑不开口,挺有耐性,可好啦!”

为了让顾客买到满意的货品,李素文开始花心思琢磨。有一次,一个顾客问李素文某个菜怎么做,李素文答不上来,只能尴尬地笑笑。事后,李素文专门到单位食堂请教老厨师,还托党支部将老厨师请到商店,给全体售货员讲课。

之后再有顾客来买菜,李素文不但能讲出菜品的做法,还能帮顾客进行营养搭配,门市部的销量因此也提升了不少。



没过几年时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菜,李素文每天天不亮,就跑到郊区去截菜、抢菜,遇到生活困难的家庭,李素文还给他们送货到家,甚至还帮着解决一些其他的难题。

李素文所做的一切,已经完全超出了售货员的范畴,她将自己的一片热心送到千家万户,老百姓都称她为“救命菩萨”、贴心的“卖菜大嫂”,但丈夫李延新却对此心有不满。

为了工作,李素文拖了9年不要孩子。李素文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丈夫李延新,这个一米八个头的东北男人,单位的团干部,整天又洗又涮、围着锅台转,免不了被人笑话。

可当李素文强打精神,想要帮着做些家务时,丈夫又心疼得把她按回到床上:“有功之臣,你歇歇吧,别累坏了。”



1963年,李素文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二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素文被选为主席团成员,还作了题为《为革命卖菜》的发言。

发言时,李素文的从容不迫、自然大方,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注意,周总理更是为她朴实的发言七次带头鼓掌。会后,周总理单独将李素文留下,问长问短,并鼓励她说:

“你的发言很好,坚持为人民服务,我也是人民的服务员嘛!”

周总理的鼓励,让李素文在工作上更加坚定。但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命运也因此开始转变。

开会间隙,周总理将李素文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打量了李素文一番,紧紧握着她的手说:“谢谢你呀!”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李素文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盯着毛主席的手,努力不让泪水掉下来。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接见李素文的照片,李素文的事迹影响和名气因此越来越大,各种荣誉和头衔纷至沓来。后来,李素文还随代表团前往国外访问,成为她之后走上政治道路的开端。

在四届人大会议筹备期间,经李先念提名,李素文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名单,经周总理同意,毛主席批准,年仅42岁的“卖菜大嫂”李素文走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家级领导人。

国家给李素文配备了秘书、司机、警卫员、厨师,李素文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对于这样的生活,卖了二十多年菜的李素文从来没想过,但她也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从基层一跃成为国家领导人,李素文在工作上干得很是吃力,经常在外事活动中,需要和别的领导人一起进行,很少单独主持这样的活动。尽管工作在中央,但李素文的工资待遇依旧按照之前的待遇,每个月62元,还要在沈阳领取。



出国访问的时候,李素文连身像样的行头都买不起,往往要借别人的衣服和皮箱,回来之后再还给人家。

出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李素文没有将家人带到北京,远在沈阳的丈夫李延新知道她应酬多,每个月尽可能给她多寄钱,甚至连自己单位夏天发的降温茶也给她寄去,毕竟到国务院、人大开会,喝一杯清茶需要自己掏一角钱的茶水费。

1975年,中央安排李素文协助李先念分管财贸工作。由于在政治上的不敏感,李素文犯了大错误,仅仅只过了一年就受到审查,自此消失在政坛之中。

1978年,李素文被送回沈阳,在省公安厅、团省委等部门同志的陪护下,住进了省第一招待所继续接受审查。陪护她的同志担心李素文想不开,将房间里的危险物品全部没收,李素文却对她们说:

“我不会自杀,我死了还会连累你们,再说,我死了,问题就说不清了。”



经过半年的审查,李素文原本被定为“犯了严重错误”,要开除党籍,后来改为留党察看两年。这一结论上报中央后,中央并未批准,最后什么处分都没给李素文。

在组织的安排在,李素文进入沈阳糖果厂劳动锻炼,重新做回普通人,李素文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在劳动中重新寻找自己,靠双手养活自己。五年后,经中央讨论批准,李素文被提拔为副厂长,主管经营。

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高度的责任心,李素文给工厂找到了计划外120吨可可豆,通过一场食品展销会,将原计划500万的销售额整整提高了近一倍。1989年李素文退休后,公司返聘她继续当顾问,直到1991年因身体原因才彻底告别工作岗位。

在休养期间,有人给李素文介绍了一种磁性保健床垫,李素文亲自试过后觉得不错,自掏腰包买了回来。在亲自确认床垫的质量的确过关后,李素文决定到那家公司打工,背着家人走街串巷搞起了推销,不但身体越来越好,还赚到了一笔钱。



1997年,65岁的李素文决定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就卖她过去推销的那种床垫。由于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客户,李素文的公司一开张,生意便十分红火,日子也过得风风光光。

但李素文心中却一直有一个心结没解开:在经济上,她享受劳模待遇,国家每月发放补贴,但政治待遇却始终没有恢复,很多大型活动都没有她的份。直到1998年的一天,李素文忽然接到参加沈阳解放5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

李素文意识到,自己的政治待遇已经恢复,国家并没有忘记她。为了发挥余热,继续为国家工作,李素文将关了公司,当起了普通的清洁工,在20多公里长的北运河边打扫卫生。

尽管每个月只有200元工资,工作也很辛苦,但李素文觉得非常快乐,她又回到了劳模中间,继续为沈阳造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