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胜利后,国军主力已经被歼灭,我军占据全面优势,老蒋失败已是时间问题,然而老蒋不甘愿失败,而是希望寄托于半壁江山重整军力,等待时间东山再起,于是他宣布隐退,让李宗仁担任代总统,随后和我党在进行和平谈判。
在和平谈判期间,老蒋积极整军备战,任命汤恩伯和白崇禧组织力量70万大军防御我军渡江,面对国军举动,我军调集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军区、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20万大军,由刘元帅、邓政委、陈老总、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指挥百万大军渡江。
随后,我军制定了在5月汛期来之前,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同时应对帝国主义的干涉,为了能更好完成该项任务,我军做了精心的准备,为的就是可以渡江战役胜利。
国民党方面也做了精心准备,就是为了阻挡我军渡江,从而完成老蒋守住半壁江山的图谋,可以说无论谁都卯足了劲儿,在这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上较量。
1949年4月20日,我党和国民党方面谈判破裂,毛主席和朱老总第一时间要求: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随后,渡江总前委下达了总共命令,并表达了一举成功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任务决心。
然而,在渡江战役打响前半个小时,时任27军军长聂凤智发现一艘船在江面上竟然开动了,在这之后有一排小船紧随其后,这让聂凤智很是吃惊,因为这时候距离渡江战役爆发还有半个小时,如果这时候,有人不听从指挥,率先动起来的话,有可能会影响大局。
聂凤智在看到情况不对后,立即叫来了79师师长刘静海,刘海静拿起望远镜,在看到情况不对后,立即给235团团长王景昆去电,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调查后,王景昆很快将情况汇报了上去。
率先开动的船率属于1营,是这一营的指挥船,原本计划是准时准点出发,可由于这艘船下江比较匆忙,船头放反了,到开战斗前半个小时才发现问题,这艘船的负责人发现情况部不,立即要求换头,原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船不知道什么情况,以为船提前开拔,纷纷跟着冲了出去,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小船加入了冲锋的队伍。
面对如今这个情况聂凤智将军,要不放弃提前冲锋的1营的船只,要不就是直接全面开战,聂凤智将军很快做出了决定,那就是让235团全军出击,进攻的时候,虽然比之前早了半个小时,但是全团的战士毫无怨言,直接冲了出去,一点都没有落后。
这样一来,渡江战役算是提早开战了,提早开战是提早开战,但是这时候我军早已经形成协同作战,没有炮兵的支持,冲锋在前235团很开遭到了对岸国军猛烈的火力压制。
由于国军准备十分充分,所以我突击部队在第一时间被国军发现,随后国军升起了照明弹,很快将黑夜照亮,随后就是敌人猛烈的炮火,在国军猛烈炮火打击下,我军付出了较大的伤亡,虽然付出较大的伤亡,战士们都在确保舵手牺牲从而导致船只失控,虽然舵手的安全得到了妥善保护,但是负责划桨的战士却不断牺牲,导致一些船只的速度慢了下来。
船只速度的下降,导致会有很多船只没办法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站了出来,这人便是马三妹,马三妹的出现让正在掌舵的马胜红和林二虎吓了一跳,因为眼前的人,就是马胜红的妹妹马三妹。
1935年9月马三妹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市马家坝村一户渔民家庭,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马三妹排名家里第三,被人叫作马三姐。
在那个黑暗的时期,渔民生活比较困苦,经常要交保护费,同时还要被搜刮,政府不仅不为他们说话,反而还助纣为虐,这让渔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在马三姐十二岁的时候,父亲被抓了壮丁,毛三姐不得不送去做了童养媳,在那里她受到了非人待遇,好在几年后,家乡被解放,马三姐结束了童养媳生涯,回到了父母身边生活。
回到父母生活不久,便迎来了我军准备渡江解放全中国的盛事,为此马三姐劝说父亲和哥哥响应我军号召,同时她还和哥哥马胜红加入了渡江突击队,接着还鼓动了不少船工加入渡江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
渡江战役正式打响的那个夜晚,马三姐本想跟着部队准备渡江,然而在渡江的时候,解放军将士和哥哥马胜红担心她的安全,没让她上船,马三姐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上了船,藏在了甲板里面。
在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马三姐直接站了出来,和大家一起奋战,不要看她年龄小,马三姐则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驾船向南岸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炮弹时不时掉落在江门面,子弹如同雨点一样打过来,打烂了帆篷,打穿了船板,打伤了战士,也打中了马三姐的右臂,鲜血直往外涌,马三姐忍住痛,简单包扎一下,继续稳住船舵,成功把解放军战士送到长江南岸。
部队上岸后,隐藏在碉堡里的国军进行了顽固的抵抗,打算利用火力上的优势,对我渡江部队进行压制,然而马三姐曾经为国军修建过碉堡,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随后带着突击部队绕过了敌人的火力点,随后马三姐和解放军战士相互配合迅速拔掉了国军的火力点,为后续部队登录扫清障碍。
当天晚上,马三姐来回六趟,在这期间不仅送了接近百名解放军战士,同时还救下了不少落水的水手和战士。
渡江战役结束后,机智勇敢的马三姐被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臣和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马三姐收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邀请函,里面还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这让马三姐十分光荣,然而马三姐的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太小,一个人去遥远的北京,实在不放心,最终没能让马三姐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而这也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2年后的国庆,马三姐收到了毛主席邀请她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大典,马三姐这次没有错过,成功奔赴北京,并且和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见面,在这之后,马三姐参加了毛主席的一次家宴,期间她和李敏、李讷结识,席间毛主席为她改名马毛妹。
在这之后,马毛姐成为了一名党员,后一直在合肥工作,一直到1990年离休。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