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市场的多元格局中,零工群体被称为“灵活因子”,在促进就业、活跃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职业风险高、薪酬保障难、法律意识弱等诸多困境。今年以来,柯桥区聚焦这一群体的急难愁盼,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优化零工保障机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成绩单”。
“这次受伤,多亏有了灵活保险,才不用为赔偿的事烦恼。”前不久,我区一家印染企业的女工粟大姐在工作中受伤骨折,由于参加了“会员制商业工伤保险”,已经年满60周岁的她在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资的基础上,还获得了3万元的工伤赔偿金。
据悉,传统的工伤保险参保存在年龄等门槛限制,使得不少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指40周岁以上劳动者,即“4050人员”)面临更高的职业风险,企业用工也顾虑重重。区人社局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痛点,联合中国人寿在我区首创会员制商业工伤保险模式,推出“按单参保、动态续保”的灵活产品,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临时性工作纳入商业工伤保险参保范畴,破解了零工群体发生工伤后赔偿主体难以界定的问题。今年以来,该保险参保企业已经扩面至500余家,覆盖零工群体7300余人次。“大龄员工工伤赔偿一直是个难题,不出事还好,出事之后怎么赔偿常常容易陷入僵局。灵活保险既保障员工权益,又降低企业风险,真是双赢。”我区不少企业对此纷纷点赞。
工程建设领域是零工群体的聚集地,他们的工资支付问题一直都受到社会关注。今年以来,区人社局主动对接工程建设领域行业主管部门,通过逐一比对灵活用工人员实名清单与工资监管系统支付数据,强化预警核查,并按“红黄绿”三色进行分级处置,同时匹配专项检查,全力保障工程零工薪酬权益。今年3月,马鞍街道就通过欠薪预警系统监测并核实到街道内一家建筑公司存在欠薪情况,于是,该情况先后触发黄色、红色预警,执法人员最终对其进行处置,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行政处罚22000元。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区累计核查在建项目276个,欠薪案件同比下降23%。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区人社局线上线下发力,开展政策的广泛宣传,一方面借助政策云直播等渠道,对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伤认定等零工群体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重点解读;另一方面,组织劳动监察员、仲裁员送法进市场、进工地,让零工群体不仅了解自身权益,还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不断完善零工保障体系,为零工群体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安全的就业环境,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柯桥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许镜蕾/文 杨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