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8日,第十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暨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吸引了近400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和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构教育生态,回应技术加速带来的教学变革与治理挑战。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在主旨演讲中强调:“面对全球技术竞速浪潮,高等教育肩负着破局突围的使命,推动技术动能转化为育人势能。西安交通大学积极适应人工智能的探索与挑战,一直处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与应用的最前沿。”

自2017年起,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办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并于2018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成为全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正式设立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科研平台,西交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指出:“如果我们仍旧以知识传授为教育的主要方式,那么人工智能比人做得更好,教育的意义将大幅削弱。因此,未来教育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方法都必须基于对‘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重新认知,构建一个兴趣驱动、个性化、社会化、生态化的终身学习平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邬大光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必须落实到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在本学期课堂中,邬大光组织博士生进行了教学方式偏好测试。第一次投票中,28名学生中有22人更偏好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仅6人选择AI互动式教学;第二次测试中,选择后者的仅剩3人。这一结果促使他深入反思学生的学习习惯与AI素养问题,并呼吁重构符合人机协作时代的新教学原则。

科大讯飞集团公司副总裁方明介绍了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赋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集团目前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建设,探索‘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从而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推动AI技术与教育场景全面结合。”

据悉,自2016年起,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已举办十年。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AI时代的未来教育创新者”圆桌论坛,邀请了四位来自历届大赛的医学、人文社科、建筑设计与经济管理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一线教学创新者与大赛发起人张晓军教授共同展开了跨学科对话。


本届年会还举办了《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十年》纪录片首映。影片通过镜头记录了十年来教学创新者们的真实故事与实践探索,用细腻而动人的画面诠释:教学创新是平凡者的接力,是星火燎原的过程。

会上发布了西浦大赛十年影响力报告,并正式启动第十一届西浦大赛。此外,本届年会还通过前置平行工作坊、教学创新研讨会和教师发展工作相关活动等多元化形式,系统呈现高等教育的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同期,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第八届理事大会顺利收官。

通讯员 金晓艳 寇博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晓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