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苏州博物馆举办媒体见面会,发布了苏州民俗博物馆提升改造、“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手语导览视频上新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其中,改陈升级后的苏州民俗博物馆将于6月28日开放,苏州最大规模园林主题特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将于7月15日开幕。
苏州民俗博物馆升级回归,打造新消费场景
苏州民俗博物馆位于潘儒巷32号,馆舍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的后四进(原为贝氏宗祠)。苏州民俗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都市民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于1986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2024年7月,苏州博物馆启动了苏州民俗博物馆建筑修缮及展陈改造工程。
改造后的常设展览以“赏四季”“飨三餐”“礼一生”三大主题为轴线,重点呈现“龙舟灯彩”“凤舟灯彩”“五路财神出巡仪仗”小摆设、乔麦《姑苏24食景图》等馆藏明星展品。展陈设计方面也延续苏博美学,设计《苏州民俗日历》等主题展陈装置,打造沉浸式观展场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留并突出了原“贝氏宗祠”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壁炉、马赛克地砖等标志性建筑元素彰显独特的审美格调。
在一层展厅展示的基础上,升级后的民俗博物馆将开放二楼区域,打造为咖啡和茶饮空间,也将开辟民俗主题文创空间。推出壁炉发光冰箱贴、“水八仙毛绒挂件”等涵盖建筑、展品、吴地传统饮食习俗三个大类近二十款文创产品。
因毗邻苏州博物馆本馆、拙政园、狮子林、平江路等文博单位与文化遗产,恢复开放后还将一定程度疏解周边客流压力,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协同发展,打造古城文化体验新地标与新消费场景。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预售启动
苏州是著名的“百园之城”,以拙政园为代表的9处苏州园林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月,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将联动推出两大园林主题特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从拙政园到长物志”,东西方文化联动、双馆联动、文物展与教育展联动,共同呈现苏州最大规模的园林主题特展。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聚焦园林与历代文人隐逸理想、明代苏州园林实践、江南园林造景技艺、园林生活的极致风雅以及互为关照的世界园林。汇集国内外13家公立机构、160余件珍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共有36件/套,囊括诗文书画、古器文玩、西洋艺术等门类,着力呈现园林作为人类精神归属地的多样表达。
针对此次展览,苏州博物馆将推出文徵明和唐寅毛绒挂件、“莫奈系列”等十余款周边文创新品,涵盖包袋、玩具、文具、家居、饰品等品类。此外,苏州博物馆西馆1楼同主题的快闪店也会与特展同步开幕,新品届时也会在此陈列售卖。展览还将与“奇迹暖暖”启动联名合作,向年轻人发出踏破次元的邀约,线上线下联动呈现东西方花园的别样魅力。
手语导览视频上新,“博物馆+”朋友圈再扩容
“博物馆+”是近年来文博领域的重要创新模式。2021年,苏州博物馆推出“融”计划,广泛吸纳社会创新活力,与商业、科技、传媒、旅游、教育、金融、艺术等领域的社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活动现场,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嘉德艺术中心达成共建合作,未来将围绕“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艺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近期,苏州博物馆还联合河海大学推出了仿生机械锦鲤“苏小锦”,联动苏州智聚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推出莫奈花园主题裸眼3D展项等“博物馆+科技”项目,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共同探索技术赋能博物馆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即日开始,听障人群在馆内可以通过使用AR导览眼镜,观看对应文物的手语导览视频,也可以在家登录苏州博物馆“再造・云课堂”版块,进入“关爱・幸会苏博”专区收看手语导览视频。
苏州博物馆手语导览项目由苏州博物馆与苏州市盲聋学校联合发起,得到了汪涵先生和张雪峰先生的大力支持,由博物馆教育员和学校手语教师共同打磨导览内容,融合手语翻译、同步字幕、语音解说、高清图片等多种元素,共制作完成87个手语导览视频,涵盖56件/套珍贵馆藏文物和诸多建筑特色。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