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范苏 钟钰婷)一套一拉一扣,9岁的果果(化名)坐在轮椅上,顺利穿上志愿者递来的无障碍裤装。这是他第一次自己成功穿上裤子,果果妈妈在一旁既欣慰又感动。
近日,南通大学“翼心衣意”无碍助行社会实践团在南通小海护理院开展无障碍服装试穿活动,受到残障人士的热情欢迎。
市场上一些无障碍服装采用前侧纽扣开口的穿脱设计,布料之间仅由纽扣链接,坐姿状态下极易露出大腿皮肤,既不美观,又会让冷风“乘虚而入”。前后几乎等高的腰头设计又让残障人士在轮椅上伸手够物或弯腰时后背皮肤大面积露出。
“我们希望用专业知识设计出适合残障人士的衣服,让残障朋友们有得穿,穿得暖,穿得好。”南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邢欣告诉记者。团队成员不断走访调查,询问残障人士的穿衣需求,观察他们的穿衣细节。经过不断摸索,团队将无障碍裤装开合处转移到侧面,小腿外侧沿用拉链,大腿外侧内嵌条形强磁吸垫片,让布料紧密贴合,隐藏开口。仅需一拉一掀,裤子就能呈一片式打开。
“膝盖处的省道结构是我们最骄傲的一处设计。”邢欣介绍说。这是一种围绕突出部位进行的三维立体效果服装处理形式,既可以增加服装的设计感,也可减少弯曲部位由于面料的拉扯导致的紧绷感。团队成员用两层布料搭建省道,裤子膝盖处更耐磨的同时还多出一个小口袋。冬天,可以在这里装入暖宝宝,增强下肢保暖性。这种设计不仅能让残障人士实现自主穿脱,还更加贴合腿型,有效保暖。
此外,团队还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混纺,让无障碍服装材料更加透气抗菌。“下肢残疾患者通常久坐,容易导致褥疮和闷痘。”团队队长、南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张晓桐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团队结合课本知识、查阅参考文献、亲身试穿感受,利用天然无毒、有抑菌功能的壳聚糖纱线材料,结合暖姜纤维、醋酸纤维等传统纤维材料,研制出坚韧又抗菌的混纺纱线。
“这是我穿过最舒服的裤子。”“谢谢同学们,你们有心了!”……看到缝制的一件件衣服受到残障人士的欢迎,大家特别开心。“一针一线中,我们利用专业知识研发无障碍服装的决心更坚定了。”张晓桐说。
据统计,团队已走进33家社区、24家护理机构,累计服务人数达500余名,并与18处残联达成志愿服务合作协议。未来,团队将着手制定符合残障人士用衣需求的服装标准,策划更多成体系的志愿帮扶模式。
作者:阿妮尔 范苏 钟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