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上小学、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些同学的外号是怎么来的吗?记得有一天晚自习,班上 5 个女同学突然被当天的值日小组查出来她们盘头发了。而学校规定女生无论天气多热都不允许盘头发,学校怕她们臭美,也怕吸引男同学的注意力,于是这 5 个女生的事情被全校通报。
她们后来还得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代号,叫做 "五女盘头"。这么说来,其实学生时代很多处罚都和我们那些搞笑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不过这也并不是大家肆意叛逆的理由。
初中的叛逆不值一提,高中“处分”通知火了,理由离谱到像是演的!
学生们的胆子是可以练出来的。据说现在有些年轻老师反映,拍小学生时发现他们胆子大到老师在上面讲课,他们竟敢偷偷躲在后排泡面。老师叫其中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这位同学还忙不迭地低头吃了一口。
初中生的胆量和高中生比起来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最近看到网上一些高中的违纪通报,内容简直让人笑出猪叫。比如某学校的103宿舍,刘同学居然在宿舍里养鳄鱼,这估计以后会成为学校里的传奇学长呢,虽已毕业,但他的名字还在校园里流传着。
还有一个高23班的几位同学,也不知道是压力太大了,还是因为年轻人长身体实在太饿了,某一天晚自习过后,王同学和张同学为了抢同宿舍李某剩下的方便面汤喝,竟然发生了激烈的斗殴事件。
好在被老师及时发现并拉架了,估计拉架之后三个人都挺尴尬的。这一回大家是不是突然就对“九牛一毛”这个词产生很具象化的理解了呀。
原以为初中生不敢做的那些事儿是躲过去了,谁知道最后都得由高中学校来承担后果。据说后来很多学校为此多添了一条校规,就是不允许在宿舍喝泡面汤,就怕学生们再因为这事儿打架,到时候跟家长没法交代。
还有一个学校的通报记录,简直是诠释了什么叫“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把同学推下山这种行为已经极其严重的话,那么在宿舍里纵火以及在上课打崩铁的同学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这些同学如果真的不好好改正,那么他们在高中就会被淘汰掉,更别提上大学了。其实高中的这些通报批评,乍一看似乎很不给学生面子,但背后也都是为了学生好。
公开处分似乎会给学生贴上标签,其实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态敏感的问题。如果学校不考量学生所做事情情节影响的轻重,就直接将学生的情况张贴在公示栏,那么很多学生要么会被他人嘲笑并起外号,要么可能会在内心偷偷记恨老师、教导主任或学校的做法,渐渐地就演变成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有些过失其实没必要过度放大,使其成为全校瞩目的公共事件。现在一些较为先进的教育方式就很不错,比如摒弃羞辱性的做法。
希望老师能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将通报批评改为行为观察并附上改进建议,这样还带有一丝询问的意味,问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这也就表明老师是以关心学生为出发点去为他们好的,很多学生也会慢慢理解老师的用心。
还有一些学校不会直接将学生的违纪情况记入档案,而是建立一种可销毁的机制,比如学生若一个月没有违纪,就可以申请撤销此前犯下的错误记录。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