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对抗病魔,一边自渡余生……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亦一
据广东省中医院发布的讣告,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专科带头人张北平同志,因病于2025年5月9日逝世,享年52岁。
据记者多方了解,张北平教授此前因脑部恶性肿瘤一直在积极治疗,如今不幸离世,让人悲伤。
在岗期间,张北平教授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长期保持每周4个门诊单元,年接诊量在5000人次以上,此外还兼顾着学术任务。如今在52岁的黄金年纪因病而去,让人无限惋惜。但愿天堂没有病痛,张主任一路走好!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在此事件下,有个话题却被业内同行们谈得共情,那就是自己与之相似的“带病上班”或“带癌上班”经历。
活着的痛苦与死亡的解脱,这种鲜活的挣扎同样令人泪目。
那些“带病/癌上班”的医护们
这些年,尚未走完职业生涯,中途因病离场的医务人员不少,新闻报道上不少,身边发生的亦不少。
而与之相比更多更普遍的是——他们困在疾病里的脱轨人生。
护士小宜(化名)今年已过而立,她告诉医脉通,她自26岁开始,就一直和大大小小的疾病做斗争。
她来自湖北一家大三甲医院,自毕业后,在一个忙碌的外科摸爬滚打了许多年。
“我一直都在上夜班,作息不规律,日常工作压力也很大。在26岁那年,我感觉到自己常常心慌手抖,一查发现得了甲亢。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幸的是又出现了突眼的并发症。
由于科室忙碌,我这个年纪不可能说就此不上夜班,但又不能辞职断了经济来源,于是,这几年,在焦虑中控制甲亢指标成为了我的人生必修课。
突眼对于一个爱美的女孩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它就像一个情绪开关,可以轻易左右心情。而我这些年的无数次崩溃,大多与之有关。
还好后续长期服药和手术治疗,突眼有了改善。
可当这些情况逐渐好转之后,高兴备孕却迟迟不见动静。更晴天霹雳的是,今年年初体检,身体又出现了问题,而且是非常麻烦且不好根治的问题。
我整个人很绝望,但生活要继续,班也不能不上。我常常在想,我现在带病上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一边把自己‘典当’给医院赚些微薄的收入,一边又把微薄的收入‘投喂’给医院,最终自己的生命在这场闭环交易中化作成一摞厚厚的病例单吗?”
她语罢是长久的沉默,而小编更是不知从何劝解。
这个年代,不算是很好的年代,磋磨人的壮阔雄心,也消耗了脆弱身心。
不过,在这个钱不好赚、工作不好找的年代,职场人,对于生病都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即便是查出了癌症,也不能轻易放下工作,可能的话,还要保持全勤。
在社交平台上,“带病上班”或“带癌上班”的医护不在少数。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段键在其个人账号上就曾直言“自己就是个癌症病人”。小编观察到,这些年来,段医生一直在医学事业上贡献光热,也一直保持着定时更新科普内容的习惯。
网上,一位医生分享了自己确诊 甲状腺癌 的经历,她说她心理素质还可以,却也因此崩溃大哭了好几次。
一位患了淋巴癌的护士也在抗肿瘤一年后回归工作,她说:“身边人也曾劝我不要上班,但是我想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社交,不需要依附谁,更不想成为谁的负担,回归工作是我一直所期望的,我相信我也可以做好。”
一边对抗病魔,一边自渡余生
像上文中他们一样,生病后不就此缴械投降,而是积极完成自渡,小宜同样如此。
她抱怨过命运不公,也埋怨过当前处境,但她没有离职,而是积极的与医院沟通协调,现在已经去了一个稍微清闲的科室。
“不上班肯定不行,没有经济来源怎么治病,没有医保的话药都买不起,那时候只怕会更焦虑。”小宜说。
与一些医护人员交流后可以发现,“带癌上班”也并非只是停留于最开始的现实物质考量,工作与抗癌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面。相反,工作提供的价值可以让人从疾病中抽离出来,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
而且与病魔对抗的过程,让医护成为病患的经历,能让他们更共情患者。一位患癌医生就直言,成为肿瘤患者后,自己对患者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化疗带来的痛苦。未来回归岗位后,她想将这些亲身经历反哺到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告诉他们如何坚强地面对疾病。
不管是为了经济来源,还是为了体现价值,这其实都是生病后个体对于自己的自我拯救。
不过,也有人在生病后,逃离了医院。
“我的性格太过内耗,现在这副身体确实支撑不了我当初宏大的梦想了,所以我选择离开。”一位生病的女医生告诉小编。
已经是研究生,且上了好几年班的她,虽然对过往有不甘、有惋惜,但她觉得要放过自己,因为临床上的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已经不是她现在这个身体所能承载的。
无疑,相较于上文中积极“入世”的做法,她这种“避世”的做法让人错愕。不过当身体不堪重负且已经发出重大警报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渡”。
这位女医生说她很喜欢鲜花,她打算修养一段时间之后,着手开一个花店(预祝她成功)。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成年人的烦恼是很多的,不管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还是船到桥头自然直,能够让自己在“自洽”中“自渡”余生,已是艰难世道下的不错解法。
癌症年轻化、激增化下的警示
很多人总觉得癌症是“老年病”,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癌症的发病趋势正逐渐向年轻人蔓延,越来越“年轻化”。且有研究显示,目前全球癌症负担正在快速增加。
2023年《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全球早发性癌症(50岁以下人群的癌症)的确诊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79%和28%。
2024年11月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6种癌症,结果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将大幅增加,与2022年相比,全球癌症或将激增77%,癌症死亡将飙升90%。
而反观我们的医护人员,工作高压、熬夜值班、饮食不规律、工作时间长、没时间休息更没时间运动……这样“反人类”的工作环境下,每一条都在危险因素的雷区上蹦跶。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想要“执医半生,归来仍然毫发无伤”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一位医生就曾告诉小编,在去年医院接连发生几起医生脑梗事件后,现在他所在科室的护士长,直接弄了个药盒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早上交班后,就督促各位医生护士赶紧吃上自己的药……
而“带病上班”本身在医院并不是多稀奇的事,只不过区别在于病的大小。医师网曾对1691名医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令人震惊的是,高达97.24%的医生表示自己曾“带病上班”。
超高比例的背后,是多重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交织的结果,可仔细思量,其背后的底色是悲哀的——
谁也不想在一边上夜班的焦虑中一边控制甲亢指标;
谁也不想左手刚拿的工资右手又交出去充当住院费;
谁也不想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自己成为那个拖累;
但现实总是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经济下行,医院工作量增加、薪酬却下降的背景下,医护终究要吞下许多苦与泪。
因此,如果可以,大家还是好好保重身体,不要生病!毕竟生病患癌后继续上班这种现象是现代社会高速运转下的复杂产物,它虽然暴露出了制度与文化的深度缺陷,但短时间内是很难通过系统性改革呈现出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的。
甚至,在如今这个当下,有班可上都显得没有那么悲壮和可怜。
所以,可以的话,千万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好吗?
参考文献:
1.Global trends in incidence, death, burden and risk factors of early-onset cancer from 1990 to 2019.BMJ oncology vol. 2,1 e000049. 5 Sep. 2023, doi:10.1136/bmjonc-2023-000049.
2.Global Disparities of Cancer and Its Projected Burden in 2050. JAMA Netw Open. 2024;7(11):e244319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43198.
责编|亦一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院经家属同意后强制铐走病人?官方通报:停职医生,辞退一人
CT检查时手臂被“夹”骨折,患者索赔80余万!医方因这个过错被判承担主要责任 | 医眼看法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