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爱就像溪流,清凉、透亮。”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在 1965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的采访中,深情表达了对已故妻子艾琳的感激与追忆,并诠释了自己对爱的理解。
费曼与艾琳从高中相恋,1940 年订婚,但是后来艾琳不幸罹患肺结核(当时被视为致命且具传染性的疾病),得知这一情况后,正在参与绝密的“曼哈顿计划”的费曼,仍然坚持赶往医院陪伴,并在医院里向艾琳求婚,照顾她直至生命终点。
1945 年 7 月 16 日,当第一颗原子弹引爆,理查德·费曼躲在卡车挡风玻璃后,成为唯一用裸眼直视爆炸的人,强光穿透黑暗的瞬间,他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自己的科学成就,还有病榻上已故妻子艾琳离世前的追问:“你到底在做什么?”费曼却只能回答:“对不起,我不能说。”直到在原子弹成功引爆的蘑菇云下,他才喃喃自语道:“亲爱的,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艾琳去世后,费曼坚持长期给她写信,信中写道:“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
图|费曼与艾琳(来源:wordpress)
这种在爱情上超越生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和对科研机密“明知不可为而不为”的守口如瓶,成为科学界浪漫主义的象征之一。
关于科学家的浪漫,不得不提的还有 17 世纪笛卡尔,他曾在临死前寄给被强行拆散的瑞典公主一封“数学情书”,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尽管也有历史学家质疑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但心形线已然成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浪漫符号之一。
图|方程式“r = a(1-sin)”的图形(来源:harvard.edu)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影视作品,许多科学家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爱意,让理性与深情撞个满怀。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谢尔顿·库珀是一位极具天赋的物理学家,也是被怀疑需要“无性繁殖、有丝分裂”的怪胎,但他的求婚堪称将理性工具融入生命体验的极致浪漫。面对爱情,这位曾因社交障碍屡屡碰壁的物理学家,竟用“贝叶斯定理”计算求婚成功的概率,甚至通过实验验证艾米的反应模式。最终,谢尔顿在机场打破强迫症奔向艾米单膝跪地的场景,恰如费曼凝视原子弹火光时对艾琳的无声告白:爱是超越一切物理定律的终极答案。谢尔顿·库珀用严谨的逻辑证明“爱是宇宙中最确定的不变量”,这一幕,已成为美剧史上的经典。
图|美剧(来源:《生活大爆炸》)
关于科学家的浪漫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爱因斯坦曾用相对论方程写给爱人"时间会膨胀,但思念是绝对的";居里夫妇的实验室记录本里,镭的荧光与情话交错生辉……科学家的浪漫是宇宙尺度的深情,他们用数据推演心跳的频率,用方程式凝结刹那的永恒。
正如 TR35 青年科学家们正在书写的未来:他们在量子比特间编码誓言,在基因编辑里刻写生命的诗篇;他们用神经信号传递思念,用 AI 还原爱人眼里的星光。当大多数人用玫瑰表白时,这些 35 岁以下的科技创新者们正用颠覆性技术重构浪漫。
三天后,新一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 TR35 入选者即将在上海闵行隆重揭晓。届时,除近百位新老 TR35 入选者、评委代表及科技商业领袖齐聚外,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两位跨界嘉宾:资深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他从国际辩论赛冠军到《最强大脑》科学主持人,始终以缜密逻辑诠释科技背后的思维之美;另一位是著名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作为《十三邀》主创,他带着节目特有的视角叩访众多科学家,以文学视角追问"技术进步如何与人的困境共鸣?"
顶尖创新既需要严谨的 A→B 逻辑,更离不开“仰望星空”的想象力与人文温度。期待两位以“提问”为武器的思想者,他们的人文棱镜能与科学的理性锋芒折射出不一样的光芒。
(来源:Facebook/Other Perspectives)
诚邀您与我们一起,来看这群"最强大脑"如何用硬核科研演绎终极浪漫:因为改变世界的理想,本就是写给人类文明最炽热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