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巴因一起恐袭事件爆发冲突,双方交战多日,最终以巴方击落多架印军战机落下了帷幕。
当下虽然双方达成了同意停火的协议,但是莫迪仍在公开场合表态,称印方只是暂停了军事行动,再加上这份协议存在明显缺陷,甚至没有形成书面文件。印度未来极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在停火期间持续对巴方发出威胁,从增兵到断水,逐步突破红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方也迅速行动,提前寻找起了应对印方出尔反尔的策略。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
日前,巴基斯坦外交部就宣布,巴方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将于19日到访中国,并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双边会谈。
巴方透露,此次伊沙克访华,主要是对区域贸易、加强安全合作以及应对该地区不断变化的局势进行讨论。
对于巴方而言,其现在仍面临外汇短缺、能源危机和农业受断水冲击等多重挑战。中国过去已提供贷款和能源等援助,并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了22个能源项目。巴方此次访问,极有可能是要进一步争取中国在粮食安全、能源供应及债务重组方面的支持。
在政治领域,巴方则可能希望中国持续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平台为其发声,例如反对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单边行动,以及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印度“水资源武器化”问题等。
而最后在军事领域,巴方则希望通过此次访问,提前实现一个“愿望”。
从去年开始,巴基斯坦空军就不断暗示中方,希望能从中国购买40架歼-35A。巴方空军首席元帅扎希尔也曾透露称,中巴双方已经就歼35A战机的交易展开了谈判,或许在不久后这款战机就能成为巴基斯坦空军的一部分。
今年四月份,扎希尔再次访问北京,并同我国防长董军见了一面。当时双方会晤的重点,就是讨论扩大两国之间的战略军事合作。
日前,巴基斯坦方面就透露称,在印巴仍存在冲突风险的背景下,中国向巴方交付战机的时间也提前了六个月,预计在明年年初,巴方将开始接收第一批歼35A战机。
所以可以预测的是,巴外长此行来华,也是为了能让这40架歼35A战机提前到手。
(我国歼35A)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将歼35A引入巴方军队,既是应对印度空中威胁的核心需求,也符合巴方长期战略布局的考量。
现阶段,印度乃至整个南亚地区,都没有现役五代机部署。就拿印度来说,其自主研发的AMCA项目预计最快2034年才能服役,而俄罗斯的苏-57因产能和技术问题,难以满足印度需求,美国F-35也未对印开放出口。
巴基斯坦若率先装备歼-35A,将形成至少10年以上的技术代差优势,直接压制印度现有的“阵风”和苏-30MKI等四代半战机,甚至影响印度未来可能的五代机采购计划。
再加上印度空军规模虽然庞大,但是装备混杂,主力战机如“阵风”仅占少数,多数部队仍依赖老旧的苏-30MKI和米格-21。而巴基斯坦一边,长期走“精兵路线”,通过歼-35A的隐身能力和超视距打击优势,可在局部冲突中以质量抵消印度的数量优势。
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歼-10CE已经凭借中国空战体系,即预警机加电子战加导弹,成功击落了印度多架“阵风”,证明了中式装备的实战效能。这一点,也为巴基斯坦升级至更先进的歼-35A提供了信心。
此外,我们再从歼-35A战机的性能来看,其雷达反射截面显著低于非隐身战机,可在不被印度雷达探测的情况下发起攻击。携带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射程,更是高达170公里,配合隐身特性,可在印度防空系统反应前完成打击。再加上该战机具备多用途能力,可搭载反舰导弹威胁印度航母编队,或打击印度纵深机场、指挥中心等关键目标。作战半径覆盖南亚全域,可有效压缩印度的战略空间。
(印巴冲突中,被击落的印度战机)
最后从战略层面来看,巴基斯坦曾长期依赖美制F-16和法制“幻影”,但这些装备受制于政治条件,且维护成本高昂。如今有了实战成功经验后,巴铁趁热打铁转向中国装备,不仅能获得技术自主权,还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等合作降低采购成本。
而中方这边,若巴铁成为了中国五代机的首个海外用户,将为中东、北非等国提供示范效应,推动中国军工打破欧美垄断。
总之,歼-35A的引入,不仅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一次装备升级,更是其战略安全思维的根本性转变——从依赖西方的“单机优势”,转向依托中国的“体系化作战”。这种转变,不仅会在2025年的空战中初见成效,还将在未来十年内重塑南亚空中力量格局。
而印度这边,若无法突破装备体系割裂、五代机获取滞后等瓶颈,其所谓“南亚霸主”的地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中国,则通过“实战验证+技术输出”的模式,正悄然改写全球军贸市场的游戏规则,为国际战略格局注入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