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菲律宾政治,始终是“家族牌桌上的权力博弈”。5月12日举行的2025年中期选举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总统小马科斯所主导的“新菲律宾联盟”遭遇沉重打击,而其宿敌——杜特尔特家族则在地方选举中强势逆袭。就在这种强烈的政治对比下,小马科斯终于在5月19日于社交平台上“示弱”,公开表示希望“与每个人和睦相处”,更直言“我需要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番话被菲律宾各大媒体普遍解读为对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求和,一个对抗失败者对权力现实的屈服姿态。
选举结果本身说明了一切。作为执政党的“新菲律宾联盟”,在本次参议员改选中表现低迷,仅拿下6席,未达到维持法案推进所需的多数。而在地方层面,杜特尔特家族则大获全胜: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即便身陷国际刑事法院羁押状态,仍以压倒性优势再次当选达沃市市长,完成其在该市的第八次连任。更夸张的是,他的家族成员几乎全面掌控了达沃市政权,包括副市长、国会议员、市议员等关键席位。一个在海牙监狱中尚未获释的前总统,居然在投票箱中依然拥有超强号召力,这不仅让人质疑菲律宾的选举制度本身,也再次证明杜特尔特家族的根基之深、势力之广。
而这一切,显然给小马科斯敲响了政治警钟。他并不是不知道“马-杜”联盟的历史:2022年总统大选期间,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的女儿莎拉·杜特尔特组成所谓“强人与世袭”的联合竞选团队,以“统一与稳定”的旗号赢得政权。然而蜜月期短暂,裂痕迅速显现。莎拉虽出任副总统兼教育部长,但在2024年突然请辞,并因涉嫌滥权问题被国会部分议员推动弹劾程序。与此同时,小马科斯政府在推动农业改革、能源补贴、反贪腐法案上屡屡受挫,杜特尔特系势力在议会中反对激烈,甚至组织多次抗议动员。政治同盟迅速演变为实质对抗。
如今,在中期选举败局确认、执政基础遭削的关键时刻,小马科斯突然转向,主动向杜特尔特家族释放善意,不难看出其内心的现实焦虑。一方面,参议院选票减少导致立法推进难度倍增,政府政策议程可能陷入瘫痪;另一方面,杜特尔特势力在地方与立法系统中重掌部分主导权,随时可借助“街头+国会”双线施压,加速执政危机。而在这种局面下,小马科斯如不想成为“跛脚总统”,其唯一的政治现实选项就是“修复联盟”,哪怕付出沉重代价。
讽刺的是,这场“求和声明”发布的背景并非什么正式会议,也不是党内磋商,而是小马科斯在其个人脸书主页上传的一期“播客节目”。在节目中他说道:“我希望与每个人都和睦相处,我需要朋友,而不是敌人。”这个发言语气温和、措辞刻意软化,与他此前针对杜特尔特系严词批评“破坏法治、制造割裂”的强硬态度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突然的调性逆转,被多数政治观察人士视为小马科斯在“政治孤立中被迫服软”的标志。
而站在杜特尔特家族的角度,他们并不急于回应这场“和解试探”。毕竟,在当前局势下,主场优势明显在他们手中:不仅牢牢掌握达沃本地的选票铁盘,其在南部多个省份的政治网也未出现松动迹象;而国际刑事法院对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羁押并未削弱其家族在国内的合法性,反而在“反西方干涉”的民族主义叙事下激发出部分民众同情心。在民粹情绪再度抬头的当下,“被国际压迫”的前总统似乎更容易赢得基层支持。
这意味着,小马科斯的主动示好,是否能真正促成“联盟重建”仍是未知数。杜特尔特家族很可能将利用这一时机反客为主,索取更高的政治交换筹码,比如要求内阁席位调整、恢复对莎拉的政治支持,甚至干预特定司法案件的处理。而一旦小马科斯做出妥协,不但将进一步削弱自身执政正当性,也会加深外界对“菲律宾依然是寡头家族玩物”的印象,直接冲击国际投资者和外交伙伴对其政治稳定性的信心。
更大的问题在于,菲律宾选民对这类“世袭政治交易”早已感到疲惫。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在“马科斯”与“杜特尔特”两大政治家族之间左右摇摆,仿佛整个国家的民主生活只围绕“家族恩怨剧本”展开;另一方面,他们在物价上涨、基础设施崩溃、腐败丛生的问题面前,找不到真正的制度出口。这种“以家族换位置、用选举做姿态”的政治循环,反而进一步侵蚀公众对民主程序的信任。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马科斯政府的每一个政策推进,都将面临来自杜特尔特阵营的“议价”,而菲律宾的政坛,也将重回“权力共享而非责任竞争”的旧轨。这既不是人民之福,更不是制度进步,而是一场政治现状的赤裸封印。
如果小马科斯真的如他说的那样“希望保持和平与稳定”,那么与其在播客中软语求和,不如公开承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改革,限制世袭势力进入关键权力岗位,为菲律宾下一代打破“政治世家魔咒”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