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以上蓝字关注,我们一起看风景


初夏时节,果香四溢。

当樱桃褪去红妆,杨梅还在青涩张望,果农正用竹竿挑起第一筐“黄金果”,闪亮登场。

樱桃、枇杷、杨梅是“初夏果品三姐妹。樱桃是跳脱的少女,把朱砂痣点在春日的枝头;杨梅像待嫁的姑娘,要等到梅雨季才肯晕开胭脂色。唯有枇杷最解风情,赶在春末夏初便捧出蜜罐,一颗颗枇杷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一口咬下,果肉饱满多汁,清甜与微酸交织,如同初夏的味道,清新、甜蜜而又充满活力。


那么问题来了,浙江一带哪里的枇杷最好吃?浙江枇杷数宁海,宁海枇杷数一市。

浙江宁海有两个全国有名的农副产品,被称为“宁海二宝”,一是长街蛏子,二是一市枇杷。宁海素有“浙江枇杷之乡”的称誉。

一市镇位于宁波宁海县南部,背山面海、山水交融,南临旗门港与三门县隔港相望。


宁海三门湾

但不同于别处的橙黄枇杷,宁海的枇杷有自己的品种名,叫“宁海白”,是早先培育出的优质白沙枇杷,是枇杷界的“爱马仕”。裹着月光色的外衣,像盛在翡翠托盘里的白玉盏——这是独属于东海之滨的初夏风物。

在一市镇,连片枇杷林如同缀满金铃的绿云。摘一颗白枇杷轻轻撕开薄如蝉翼的果皮,汁水瞬间漫过指尖,清甜里藏着浓郁风味,营养价值高,难怪古人称其为“初夏润肺丹”,《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


据《宁海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宁海县就有大批种植枇杷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宁海县开始规模化种植,至九十年代初,县农林技术站就研究繁育成了现有的宁海白枇杷品种,于是在一市镇以及宁海其他地方逐步推广种植。宁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温润暖和的气候,成就了宁海白枇杷生长的气候条件。

据宁海权威农技部门监测,今年5月22日起,宁海一市镇露天种植的“宁海白”枇杷统一开摘。

沿着山路,走进枇杷园,只见鲜嫩的枇杷簇拥着翠绿的叶子,沉甸甸地垂挂着,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那么采摘时如何辨别“宁海白”?

一看外观,果形圆润,白中透黄,果面光滑无斑;二尝口感,汁水充沛到“一剥流一手”,肉质细腻无渣,清甜中带淡淡花果香,三认产地,宁海一市镇是“白枇杷”的核心产区。果农会教你用竹制三爪梯攀树,带着3cm果柄摘下,这样回家冷藏三日依旧鲜润如初。

在枇杷林,随手摘下一颗枇杷,轻轻剥去那层光滑如玉的表皮,顿时露出莹白如玉的果肉,晶莹剔透。咬上一口,饱满的汁水瞬间充满口腔,温润可人,枇杷特有的清香伴随着恰到好处的酸甜味道,瞬间在口中融化。

一口气吃了十个枇杷,还停不下来。这个味道,真是太适合这个夏天了。

当然,宁海一市镇枇杷采摘可以作为周末一日游,一并游玩周边的箬岙古村、山上方村营地、伍山石窟等。


箬岙村

箬岙古村于2023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七批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一市镇的三门湾底,因村庄所处的山岙之中箬竹丛生,因此而名“箬岙”。

箬岙村在明清时期属于台州府之东方边陲,海盗频繁,曾筑城以御寇,故称为“东城”。

箬岙村形成于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是天台褚氏迁居而来,距今已有620年的历史,是一个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耕读渔村。


箬岙村植桂书舍

村庄内古宅、古居、古桥共33处,有书香犹存的“植桂书舍”,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褚氏宗祠”,古色古香的“城门桥”,紫来堂、明德堂、近勇堂等大量古建尚存,还有明清两朝建造的“清香馆”“西园”“指南轩”等五处读书楼,人文气息浓郁。


山上方村藏于盘龙山之上,面向三门湾,背靠状元峰,山间空气清新,云雾缭绕,满山茶园令人心旷神怡。

据《宁海地名志》记载,明初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遭受灭族。他的同族方克浩侥幸逃脱,藏匿于此山中,并改姓为郑,于是村民将这个村庄称为“山藏方”。为了书写方便,后来村名被简化为“山上方”。


山上方村有天然户外露营基地。站在这里,可俯瞰宁海全貌,远眺层叠山峦与蜿蜒海岸线。如果运气好,可看云海翻涌,绝美自然景观,酷似云端秘境。沿途还有风车、山间水路,鱼鳞坝等,很适合周末休闲放松。


伍山石窟位于宁海长街镇,是古人开采石头遗留的古采石场,千百年来,是大自然和古代工匠创造的自然奇景,石窟雄奇壮美,野生藤萝风姿各异。不同于其它采石遗景,景区中的不周神山及海洋山水风情互相交融,风景秀丽。

Tips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

交通:建议自驾,导航搜索即可直达,以上景点可以根据时间自由组合游玩,导航搜索景点村名即可达,

宁海采摘时间:5月22日开始,至6月上旬,为期约20天。周末、端午可以约起。

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