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背诵一些知识,但为什么要背诵,很多人不明白。
学生要背诵语文知识、数学公式、化学公式、各种应用符号等学科知识,算是有意记忆。最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背过这些东西,考试的时候会用到。当然,背诵的效果会有一些差异,有的智力比较好,学习专心致志,算是背功比较好,背诵的效果比较好,考试的时候能考高分;有的智力不太好,学习不专心,算是背功不好,考试的时候不能考高分。考试不仅要考察背功,而且要考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说,背功不错的学生有天然的优势,但要灵活运用知识,不然只是死记硬背,就很可能做不对综合性习题,也做不对开放性试题。背诵知识点多了,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交汇融合。其实这种交汇融合是大脑加工的结果,并不是知识自己融合在一起。这种功能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人们发现的,但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通过背诵知识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古人学习,需要记忆一些东西,并不一定为了参加考试,而是为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两千多年以前,没有太多的考试,很多学生跟着孔子学习,还要交一定的学费,有的学生要给孔子作服务员,甚至师徒关系发展为父子关系,有的比父子关系还要亲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只是说说,而是切实做到了。那个时代考试不多,大多是口头问答。孔子和几个弟子一块问答,说说自己的志向。弟子们说,治国,做老师等,孔子都不认可,孔子的志向就是在春天,到河里洗澡,吹吹风,唱唱歌,无牵无挂,无忧无虑。
孔子专注于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不会专注于俗世的功利目的。他已经知道,为了俗世的功利目的而学习比较痛苦。后代很多儒生“头悬梁,锥刺股”,本身就是学习痛苦的表现,而且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却不是孔子洗洗澡,吹吹风,唱唱歌那么简单了。还是原始社会形态的时候,并不需要人们背诵太多的知识,但需要人们传承经验,背诵一些经验知识。尤其是农业生产的经验知识,要传承下去,哪怕只是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录,也仍然要传承下去。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出现了严格的社会分工,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经验知识,而这个时候,文字已经出现。有了文字记录以后,很多口耳相传的经验知识就被记录下来,而且经过历朝历代的人修改,逐渐固定。除此之外,统治阶级出现了,需要知识文化作为统治根基,或者说,统治阶级需要用知识文化来治理天下。尧舜禹时期,没有太多的知识文化,是可以生存的,甚至很多知识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不是从书本中获得的。那些时代,没有太多的书本,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传承。只是治理洪水,就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全民劳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到了有书籍记录的年代,很多经验知识被记录在册,就需要人们来学习,背诵。
一旦书籍成为稀缺资源,就会被统治阶级控制。或者说,知识属于稀缺资源,尤其是记录统治经验和历史、社会学等知识的书籍,会成为被统治阶级垄断的资源。有了知识和文化人就会变得聪明,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世界,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但知识和文化并非看一眼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记忆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或者说需要反复强化刺激,才能让人脑印象深刻。有了书籍以后,知识和文化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一些生产生活的技能也通过文字记录流传下来,让人们少绕弯路。后代的人为了更方便地获取知识,就要读有文字记录的资料,通过读书、读其他资料来获得,但只是读一遍印象并不一定深刻。对待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需要背诵,而且要记忆牢固,甚至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不然学了,就等于只停留在表面,却不深刻,甚至不知道应用场景是什么。隋唐以前没有科举考试,民间读书人要到权贵家里做门客,武士也要做门客,叫做“学成文武艺,或卖帝王家。”他们立功之后才可以接受封赏,而立功又不是那么容易。读书人要背诵很多的知识,背诵很多的文章,还要会写文章,会出谋划策。民间的武士要背诵很多的兵书政策,而且还要会应用,会练习武术套路,会对战。
不管是文士还是武士,都需要背诵很多知识,才能跻身到权贵阶层。到了现在,社会知识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加广泛,需要学生背诵更多的知识,也需要学生在一些领域熟练运用背过的知识。考试考察的知识面比较广,倘若考察一碗水的东西,那么学生要背过一桶水的东西,甚至要背过一缸水的东西。考察的题型多,知识多,学生掌握的更多,而且要背过知识点,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允许学生看书本,不允许学生抄袭。只有背过很多知识之后,学生才算学有所成,不然做的题再多,也不一定管用。对于学习来说,背诵是基础,即便社会上的一些学习,背诵也仍然是基础。学习技能的时候,要学会技能的应用,而且要反复练习。这种反复练习就相当于背诵,是一种强化训练,强烈刺激大脑皮层,让大脑产生牢固的记忆,甚至让人产生肌肉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背诵是掌握知识的最佳门径,虽然进步比较缓慢,但随着记忆知识的增多,人的大脑会训练得越来越聪明,背诵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记忆力越来越强,甚至达到超级记忆的水平,也就是过目不忘。
社会分工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人们干各自的事,而且需要内在的协调性,这就需要很多人继承前人的经验,也需要很多人记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很多工作不是没文化的人能够胜任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干,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也有一定的文凭。文凭就是文化凭证,获得文凭当然得有一定的能力,尤其是背诵的能力,至于熟练操作的能力,在实践中训练就可以了。由此来看,很多社会岗位需要高学历的人,并不只是盲目跟风所致,有内在的应用性,也有背诵的基础能力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