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70%的印度人认为若再次与中国开战,印军会取胜。这话听着挺大胆,他们的底气到底从哪来的?



2020年,《今日印度》搞了个“国家情绪”民调,结果显示72%的印度人觉得,要是跟中国解放军再打一场,印度能占上风。

这调查是在2020年8月做的,正好是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边境局势紧张,民族情绪高涨的时候。这时候问印度人“能不能打赢”,多少有点火上浇油的味道。不过,这个72%也不是小数目,说明印度老百姓对自家军队真有信心。



1962年中印战争,对印度来说是个大教训。当时印度军队装备差、准备不足,中国解放军10月20日一动手,印度防线就跟纸糊的一样,一个月不到,阿克赛钦丢了,东北边境也吃了大亏。战后统计,印度死了1383人,受伤1047人,还有3968人被俘,士气直接崩了。这事儿在印度历史上是个疤,到现在一提起来还有点疼。

但印度国内对这场战争的看法跟外界不太一样。官方和媒体有时候会淡化失败的惨烈,把焦点放在士兵的“英勇”上。比如东北边境塔旺战役,印度士兵守山头拼死抵抗,后来被吹成“英雄之战”。

这种宣传让不少人觉得,1962年不是彻底输了,而是输在准备不够、地理吃亏。要是再来一次,凭现在的条件,肯定能翻盘。这种“下次一定赢”的心理,多少给了印度人点底气。

不过历史学家可不这么看。客观来说,1962年印度是实打实吃了败仗,军事差距明摆着。想靠翻历史旧账提振信心,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再看经济这块。印度这几年发展确实快,2023年GDP达到3.4万亿美元,全球第五。这数字听着就挺提气,比起1962年那会儿穷得叮当响,现在印度有钱了。钱多了,当然是往军队里砸。2023-2024财年,印度国防预算高达739亿美元,这可不是小钱。有了这笔预算,印度就能买好装备、修基础设施,军队底子自然厚实了不少。

经济好了,老百姓也更有自信。孟买制药厂、班加罗尔科技园这些地方,干得热火朝天,出口赚了不少外汇。中产阶级一看国家有钱了,就觉得军队也肯定不差。这种“兜里有钱心里不慌”的感觉,直接转化成了对军事能力的信任。

但中国的GDP是17.8万亿美元,国防预算2290亿美元,分别是印度的5倍和3倍。经济底子厚,军事投入自然更大。印度虽然进步不小,但跟中国一比,还是有差距。这点得心里有数。



1962年那会儿,印度士兵拿的是老掉牙的步枪,穿得还薄,在喜马拉雅山冻得哆嗦。战后印度痛定思痛,开始搞军事现代化。

现在的印度军队可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拉斐尔战斗机、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S-400防空系统,这些装备听着就挺唬人。2020年从法国买的拉斐尔战机,速度快、火力猛,印度人觉得这玩意儿能打得解放军措手不及。

还有高海拔作战经验。锡亚琴冰川、卡吉尔冲突这些地方,印度军队练出来了,拉达克部署20万部队也不是摆设。反观中国,虽然西藏有兵,但常驻的不多,后勤靠新疆和四川支援,印度觉得自己在这块有点优势。



但别忘了,中国也有J-20隐形战机、东风导弹,技术水平不比印度差,甚至更高。军队人数上,中国203万,印度145万;海军舰艇,中国730艘,印度294艘。硬件上,印度进步是大,但跟中国比还有距离。老百姓光看自家装备升级就觉得能赢,可能有点想当然了。

国际关系上,印度也给自己找了不少靠山。四方安全对话(QUAD)这几年挺火,印度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凑一块,摆明了是要制衡中国。2023年他们在印度洋搞联合军演,舰艇、战机齐上阵,气势挺足。美国还卖给印度不少武器技术,像是“帮兄弟一把”的意思。

这种联盟让印度人觉得,打起来不至于单挑,至少有帮手撑腰。尤其加勒万冲突后,美国公开站印度,印度人一看大国支持,心里更踏实了。地缘政治这张牌,打得还算聪明。

但中国在联合国是常任理事国,经济上跟全球联系更深,真打起来,国际支持不一定靠得住。印度靠QUAD壮胆可以,彻底指望别人救场就不现实了。



印度人骨子里有股自豪感,尤其这几年国家发展快,觉得自己是大国了。年轻人、中产阶级特别爱国,街上“印度制造”的广告到处都是。2020年加勒万冲突,20个印度兵死了,媒体报道全是“誓死捍卫国土”,把士气炒得火热。老百姓一看自家士兵这么拼,觉得军队肯定能打赢。

政府也推自力更生政策,国产武器、国产疫苗,样样都往“印度崛起”上靠。这股民族情绪高涨,直接让大家觉得,印度不比谁差,打解放军也能赢。这种心理因素,可能是民调里72%信心的最大推手。

不过情绪归情绪,真上了战场,光靠热血可不行。现实差距摆在那,热情过头就容易变盲目。



说了这么多,印度人的底气有经济、军事、联盟、情绪撑着,但真能打赢吗?得冷静想想。中国军队技术先进、后勤强,工业能力更是甩印度几条街。印度钢铁、化肥都靠进口,大规模战争打起来,后劲未必够。2020年加勒万冲突,双方拿棍棒石头干了一架,印度吃了亏,这事儿还没过去几年呢。

1962年的教训证明,准备不足、盲目乐观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印度虽然强了不少,但跟中国比,硬实力差距没那么容易抹平。72%的人觉得能赢,可能更多是情绪化的判断,离现实还有段距离。

说到这儿,不能不提甘地。圣雄甘地的非暴力理念可是印度的招牌,他说过“以眼还眼只会让全世界瞎了”。他主张对话解决问题,靠和平抗争赢尊重。印度独立那会儿,他用绝食、长征硬是把英国人逼走了,没动一枪一炮。现在边境紧张,甘地的思路提醒大家,打仗不是唯一出路。

印度也试过外交。2023年第16轮军长级会谈,中印在拉达克撤了点兵,局势缓和了不少。靠谈判解决问题,总比真刀真枪划算。甘地的遗产在这时候显得挺有分量。



一项调查显示,70%的印度人认为若再次与中国开战,印军会取胜。这种自信主要源于几个方面:

首先,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显著,GDP跃居世界第五,民族自豪感大幅提升;印度不断加强军事力量,组建山地打击军团,更新空军装备,发展导弹技术,军事现代化成果让民众对军队信心大增;再者,部分印度人对1962年中印战争的历史误读,认为当年失败是准备不足,而非实力差距,这种观点在社会广泛传播,增强了他们的乐观预期;最后,印度政府和媒体对军事成就的宣传,也让民众对印军的战斗力过度高估。

但这种自信可能过于盲目。中国在军事技术、常规兵力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仍占据明显优势。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是双方的明智选择,避免冲突升级符合两国和地区的共同利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