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的地》推出“新造古镇”播客系列,探讨有哪些新玩法,能够让古镇如何不会在标准化开发的浪潮中逐渐哑声,让大众走出审美疲劳,重新爱上古镇。
本期我们关注位于江浙沪交界处,这几年因长三角一体化政策而被划入“水乡客厅”的范围内的三个古镇——西塘、黎里和金泽,在政策带动下是否能接触“泼天富贵”?西塘的熙攘、金泽的静谧,到黎里的深宅大院,这三个古镇也正好代表了深度开发、原生态生长与介于两者之间的不同发展模式。
制图 张佳睿
对谈嘉宾:
寇怀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Kyle脚步不停——小红书旅行博主
万新——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目的地》播客主播
邵一二——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目的地》播客监制
中国目的地·新造古镇:江浙沪重点打造的“水乡客厅”,让古镇也能串着玩?
01 既是江南的水乡,又是连通外来旅客的客厅
“水乡客厅”打造的不只是展厅,而是连通当地人和外来旅行者的空间
邵一二:为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2019年上海市牵头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一示范区的划定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和嘉兴市嘉善县。示范区里面还有一个先导区,其中先导区里的核心区域,就是水乡客厅,位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交界中心,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四个镇各一部分,总面积约35.8平方公里,面积的话,比澳门稍微大一点。
万新: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水乡客厅要塑造江南韵、小镇味与现代风交融的新江南风貌。西塘、黎里和金泽地处水网核心地带。
寇怀云:水乡客厅的功能定位特别强调生态、绿色和高质量发展,还提出要塑造世界级的水乡人居典范引领区,在生态和人文方面都有所升级。如果说生态的载体是郊区的环境,那人文的“重担”就主要落在了我们要聊的古镇上。
Kyle:“客厅”是个好概念,能拉近距离感。大家看直播都会关注自己喜欢的主播,进入直播间就像进入主播的会客厅一样。以此类推,“水乡客厅”打造的不是只在旅游期间展示给游客看的展厅,而是连通当地人和外来旅行者的空间。
2025年4月6日,上海市青浦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方厅水院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一派繁忙。视觉中国 资料图
都是内沿河道生长的典型水乡古镇,但又各具特色
寇怀云:这三个镇都是外倚湖荡圩田,内沿河道生长的典型水乡古镇,但从空间上来说,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西塘是三个古镇里规模最大的,里面的河道形成一个水网;黎里有一条主干河道,相对比较平直,也可以说它是丁字型,因为在主河道西端有另一条垂直的河道;金泽的空间虽然也沿着一条河展开,但河道有转折、岔口,所以看起来空间上更灵活一些。
从古镇风貌上来看,西塘和黎里都有一些大院、老宅、名人故居,整体看起来历史更为厚重,相对来说,金泽就显得更平民化,没有深宅大院,有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
上海青浦区金泽新罗村美丽乡村区域航拍。视觉中国 资料图
Kyle:我第一次去西塘是大学,下着小雨,有很多人撑伞,江南水乡的感觉一下子扑面而来。特别是早上起来烟雾蒙蒙的,会觉得面前是一幅非常生动的、流动着的水墨画,满足了我对江南水乡所有的幻想。
现在再来看,三个古镇其实各有特色:
西塘重点打造汉服旅游,很像一个沉浸式乐园,看身着汉服的人,乘江南的游船,游过一条条河流和一座座小桥,仿佛穿越回到古代。
黎里的建筑规模很大,可以看到非常规整的江南水乡式建筑,更像是建筑爱好者去品鉴建筑群的一个展厅,或者说一块活化石。
两年前去金泽,最大的感受是像走进了当地人家长里短的生活,对文化在地性的感受非常强,真的像是一个客厅,去感受当地人是如何生活,如何交流的。
邵一二:2003年11月,西塘被建设部确认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同年12月又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3年度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金泽我们前几天去了,人不多,没看到太多的开发痕迹。相较于西塘和金泽的开发状态,黎里可能处于二者之间,目前引入了B站的纪录片产业,央视也做了一些空间改造。
2025年3月,浙江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视觉中国 资料图
02 水乡客厅三镇中的不同“新江南风貌”
西塘:除了汉服和酒吧,它还是中国纽扣之乡
寇怀云:从建筑的角度,我觉得西塘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廊棚。廊棚的形成很有历史,最初是古代商贸为了方便交易,在建筑上搭出用来遮风挡雨的棚坞,随着岁月的流逝、发展,棚坞逐渐连成长廊。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政府对廊棚统一修缮,连接、延长它,于是廊棚成为西塘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
Kyle:西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旅行者去旅游、打卡,白天可以看烟雨的江南,身着汉服拍古风妆造,也可以乘坐乌篷船,感受水乡慢悠悠的生活。夜晚的西塘灯光亮丽,如果想小酌几杯,可以去清吧。
通过小红书上大量旅行博主分享的笔记可以看到,不论是喜欢拍照打卡,喜欢找一个咖啡馆呆呆地坐一下午,还是喜欢手作……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小店来满足需求。这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
万新:提到汉服,西塘汉服文化周IP很有名,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汉服文化也成为西塘重要的文旅产业之一。
2019年西塘汉服文化节。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4年第十二届中华民族服饰展暨西塘汉服文化周。西塘旅游微信公众号 图
Kyle:以前我对汉服的印象是大家喜欢怼脸拍簪花,在任何一个景区拍出来都是差不多的,妆造效果大于背景。现在再去浏览小红书笔记,会发现很多用户和博主会从不同的视角透过汉服体现西塘的感觉。有的人会撑着油纸伞穿汉服,有的人会乘着小船穿汉服,有的可能男男女女穿着汉服,一起在草坪上漫步——好像古代戏剧或戏曲里的一幕幕展现在面前,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思和吸引人的地方。
邵一二:除了汉服和酒吧,其实西塘是非常有名的中国纽扣之乡。它从民国就开始产纽扣,近几年仍然占据了全国纽扣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也为西塘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税收。在西塘古镇里,就有一座纽扣博物馆,可以看到纽扣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
金泽:它的桥庙文化像一种脱离了物质空间的集体记忆
万新:从文旅开发的角度,说金泽是西塘的对立面也不夸张——西塘的开发程度很高,但金泽更加原生态,能看到在地的文化,对上海的游客来说,去青浦也比较方便。
寇怀云:金泽最知名的是它的庙会,一年举办两次(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泽庙会是当地人的庙会,周边的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以特定的路线和方式来烧香和祭拜。曾经有人认为金泽庙会太局限于当地人了,很难吸引游客,但现在不一样了,游客并不喜欢舞台式的表演,反而认为原汁原味的当地活动更有吸引力。
金泽庙会活动。典范金泽微信公众号 图
金泽的桥庙文化像一种脱离了物质空间的集体记忆。桥头是当地人进行烧香和祭拜的场所,现在有的桥边上有庙,有的桥边的庙已经被拆除,但无论是否有庙,都能看到蜡烛烧过的痕迹,还有一些器具摆设在那里。
对于已经没有庙宇的空间,我们能感受到这里曾经有这样的文化,有这样的物质空间,虽然空间已经改变,但当地人的记忆和认同还在这里,他们依然会走到这个位置来祭拜。
以如意桥为例,它边上的庙已经拆掉了,现在是咖啡厅,但依然有人在咖啡厅前面的小广场上举行仪式。我们平时谈场所精神,谈文化空间,在这样一个庙已经消失的地方,更加突出了历史记忆的存在。它超越了物质实体,超越了建筑本身。
万新:横穿金泽古镇的河流叫做金泽塘,河上现存7座古桥,建成年代跨越宋、元、明、清,其中有座名桥——放生桥,旁边有座总管庙,因此放生桥也被称为总管桥。总管庙不属于佛教、道教等大宗信仰,属于民间信仰。庙中祭祀的是明朝清官金允七,因为他对地方有贡献,所以老百姓缅怀他、纪念他,死后也香火不断,成为地方保护神,也是江南地区的财神信仰之一。
除总管庙外,金泽还有一座刘王庙,祭祀的是地方神仙刘猛将。不止在金泽镇,元朝以来,刘猛将在整个太湖流域都被广泛信仰,相传他能驱赶蝗虫,清朝也把他作为驱蝗镇神列入官方祭祀系统。更多事迹大家可以看北大历史系教授赵世瑜的《猛将还乡》。
关于金泽镇的整体民间信仰,包括祭祀活动,推荐大家去看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的《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里面对金泽的信仰类型有非常深入的讨论。
古镇金泽桥庙一体。典范金泽微信公众号 图
如果一个不是你家乡的地方让你感受到家乡的记忆,说明这个地方的文化在地性保留得非常好
Kyle:我旅行的时候喜欢跟当地人打交道,特别喜欢有在地性文化的古镇、村落。去金泽古镇的时候,我先跟当地人去买金泽烧麦,在店里吃完出来沿主河道走,东边尽头有一家理发店,我刚好在那边理了个发,就跟阿姨聊天。店主阿姨60多岁,在20多岁的时候开了那家理发店,一直经营到现在。
所以那家店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理发的场所,它是周边人的一个小客厅,你会看到当地的人,那些年长的爷叔阿婆都会坐在那边聊天。阿姨的儿子已经在上海市区成家立业,我就问她为啥不跟着儿子儿媳一起到市区生活,她说那家理发店是她的根,也是这个小镇的记忆,她要一直开下去,直到不能开的那一天,这让我对金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回到“客厅”这个概念,我感觉闯入了金泽的客厅。如果一个不是你家乡的地方让你感受到家乡的记忆,说明这个地方的文化在地性保留得非常好。所以大家现在都讲,旅游在他乡,其实也是自己的故乡。
寇怀云:我上次去金泽是与苏州的同学一起,她边走边指着民居跟我讲,她家就是在这样的地方,隔壁也有这样伸到水里的台阶,我感觉她已经有了一种乡愁,所以我们在讲的这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确实很有渊源。
万新:明末时,金泽其实是青浦西边的经济贸易中心,但清初以后,朱家镇(现朱家角)和太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海货转运到江南腹地的枢纽,很快发展起来。相比之下,金泽的经济地位慢慢没那么突出了,不过这也给了它一定的条件去保存自己的古桥、古庙。
金泽古镇。视觉中国 资料图
华为在青浦落地后,周边的公路和配套设施在飞速地变化
邵一二:前几天(周末)我们去了金泽,当时游客很少,一家咖啡店老板说,在那里全职做咖啡会难以为继。但是华为把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放在了青浦的西部,面积达220万平方米,会带来有置业能力的数万名员工,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大家都对华为来到这里有很多期待。
Kyle:我好朋友的外婆家就在青浦水源保护地,也就是华为基地旁边,我基本上每3-4个月会去一趟。你能感受到周边的公路和配套设施在飞速地变化,包括华为在青浦落地后,带来了很多新的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青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包括他们下一代的教育,可能会对生活、医疗、教育和整体的消费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升级和更新。
上海市青浦区,俯瞰全面建成投用的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视觉中国 资料图
黎里:相较于西塘和金泽的开发状态,黎里处于二者之间
万新:黎里也是16个联合申遗的古镇之一,没有西塘那么出名,是随着水乡客厅的政策才慢慢进入大众视野。
它与苏州同里、吴兴织里和常熟故里被共称为“江南四里”,始于春秋时期,于明朝初期发展繁荣,清嘉庆年间达到鼎盛,也算是江南文化的老镇子,清代时被称为梨花村。著名诗人袁枚曾这样描绘黎里的风光:“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
现在最出名的可能是金宇澄的繁花书房,金宇澄是黎里人,常带一些名人在书房里活动。
繁花书房。视觉中国 资料图
Kyle:我被黎里的两张照片吸引过。一张有点像之前很火的绍兴古镇,无人机俯拍,两边是街道,中间一座桥,一个人在船上;还有一张,我记得是一个人,背后有非常多的建筑,展现出纵深的空间感,非常像一个建筑博览群。当时很想去,但建筑看起来比较新,不确定是不是重新翻新过,或者可能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感觉,就搁置了。
寇怀云:“建筑博览群”,这与我的现场感觉非常一致。印象黎里就是一个个大院、大宅子,中间有条主河道,有一条条垂直于河的巷子,鱼骨状结构,典型的江南水乡形态。
黎里的建筑倒真不是新修出来的,确实有历史,在古镇里知名度较弱可能是因为它的规模相对来说没那么大,另外跟交通也有一定关系。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机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要举办创意活动,从专业的角度我们就选址黎里,因为人比较少,空间特征很明确,历史感强,符合我们的要求。当时还没有怎么开发,晚上古镇里没什么商家。
黎里古镇航拍。视觉中国 资料图
03 一次玩转“水乡客厅”三古镇可以怎么玩?
串在一起的古镇主题游,也有它的优势
邵一二:水乡客厅的出行选择越来越多元——连通两省一市的沪苏嘉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在这里交汇;G8388长三角三省一市大环线也已开通;轨道交通站正在建设中,未来上海市17号线、苏州市10号线和嘉兴市3号线将汇聚“水乡客厅”站;示范区还有8条公交线路,串联起水乡客厅的关键站点。所以“水乡客厅”的三个镇是不是可以串联起来玩,我对此是很期待的。
寇怀云:这种玩法很有意思,我们这个学科专业的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2015年以前,江南六镇非常火的时候,大家几乎都去了,但总觉得同质化很严重。后来我仔细想想,同质化的问题就是没有串联起来,有所比较,才知道每个古镇的特色。但如果一个一个地去,中间又隔了段时间,很难去具体地捕捉差异。所以这样串在一起的古镇主题游有它的优势。
Kyle:去西塘,可能要看的是汉服或者从白天到夜晚沉浸式地体验;去金泽,大概率要挑一个中午时段,如果是冬天的话,应该是夕阳西下、爷叔阿婆们都坐在村口晒太阳的时候——把古镇里最想看的点在时间上串联起来,再配合长三角整体的交通建设,我觉得能在短时间内对江南水乡形成非常全面的认识,也能让你玩出自己的花样和特点。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坐公交大于坐地铁、打车,因为坐这种村村停、镇镇停的公交,是另外一种旅行方式。有些人喜欢在一个地方上了公交,然后随便去下一个目的地,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挺有意思,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
如果偏爱一个地方,可以在那里多呆一两天,早上起来逛一逛空无一人的街道,吃了早饭,在一个咖啡馆里和当地人聊聊天……根据需求可以组合不同的玩法。
黎里古镇。视觉中国 资料图
水乡客厅的古镇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包含乡村的郊野公园来串联
寇怀云:除了串联三个古镇,每个古镇也可以和周边的乡村、郊野公园串联起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对旅游设施的升级影响,对镇、村以及郊野公园这三个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
镇区会建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星级宾馆,但更有趣的是沿线的乡村,通过宅基地的激活、更新、利用,可以做一些民宿、土菜馆,旅游开发的同时普惠村民。郊野公园是一种更高层级的规划和策略,可以把这些村落连点成面,与周围的自然资源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让村有了腹地,然后就有农地、菜地、湖荡、湿地等,再加上村本身,把自然和人文串联成为一个区域。我觉得,水乡客厅的古镇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包含乡村的郊野公园来串联。去年11月我组织了一期活动,串联金泽古镇、岑卜村和郊野公园,学生都非常喜欢,大家都希望能在一天内看到不同的景观类型。
Kyle:青浦许多新农村都是围绕水源基地来进行建设的。我很喜欢淀山湖,我和朋友会在淀山湖露营、遛狗、骑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都在青浦、在淀山湖边疯狂地生长,很多人周末去那里户外运动,比如桨板、滑行,能感受到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依托金泽、依托淀山湖,慢慢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比如,去年很火的岑卜村,以前不会有外地游客去,后来大家去看日落、玩桨板,湖边的居民就把房子改造成小别墅出租了。
上观新闻 资料图
发展古镇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旅游,而是让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寇怀云:旅游有时候不是刻意去做旅游,它只是一个副产品。你去挖掘一个地方的文化,让它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传承下去,你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旅游,而是让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大家都想找自己的根,找身份认同感,找乡愁。这个时候,着眼于本地,可能比着眼于吸引外来游客更有成效。把自己做好,别人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不要刻意迎合,因为有时候你毕竟不是他,你觉得在迎合他,事实上旅者可能并不需要这些。
Kyle:前两年大家都在讨论古镇的同质化问题,酒吧、小桥流水,连卖的东西、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古镇确实应该回归它本身的一方水土,先看自己的根和文化是什么,再去发展自己,自然会被看到,就像练塘、金泽,名气确实没有那么大,但在小红书上依然有很多人去发现它,因为它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有一天古镇都是仿古的建筑,千篇一律,那做再多的流量曝光,也不会有人去。
《中国目的地》播客现已在“小宇宙”平台上线,让我们跟着耳朵去旅行。
本期制作团队:
统筹:邵媛媛
策划:万新 徐言萌
剪辑:万新
文稿:董怿翎
若您对《中国目的地》感兴趣,请联系:shaoyy@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