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在全球地缘政治激变与多极秩序重塑的关键节点上,一个时代的神话正在迅速破灭,而另一种文明自信正稳步崛起。《2025年民主感知指数》犹如一记重锤,砸碎了美西方关于“自由世界领袖”最后的幻想,在接受调查的100个国家与地区中,79%的受访者对中国好感度大于负面感受,而美国仅有45%。更令华盛顿精英阶层坐卧难安的是,这一数字并非偶然波动,而是中国在全球治理、经济发展、人文交流等多层面全面胜出的实证回响。美国的“软实力神话”终于在现实中走向坍塌,而中国正以稳健姿态赢得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的认同。



中国的崛起不再仅限于GDP排名和出口额增长,而是以文化感召、发展信心和治理共识为基础,重塑全球软实力格局。曾经,美国依靠好莱坞的虚幻叙事、硅谷的资本奇迹和“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包装,构建了一个看似不可撼动的“文明模板”。如今,在特朗普极端孤立主义与交易主义政策的肆意推动下,这一叙事模式不仅出现裂缝,更已碎落满地。

谁还记得美国曾自诩为“自由灯塔”?而今,这盏灯早已熄灭。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信任度迅速滑坡:不仅频繁撕毁条约、霸凌盟友,更在加沙、乌克兰等热点问题中暴露出赤裸裸的冷血与利己。从提出“驱逐加沙难民”到对世卫组织的撤资打压,从对气候协定的否认退出到强行对他国加征惩罚性关税,美国将其外交政策沦为赤裸裸的勒索与掠夺工具。甚至连其传统盟友也开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质疑“自由世界”的核心是否早已腐朽。

《2025年民主感知指数》由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主导,其权威性不容质疑。该报告不仅指出中国是“目前唯一净正面形象的大国”,更明确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国际社会正在用脚投票,选择相信中国倡导的“共赢发展”而非美国制造的“零和冲突”。这不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而是治理模式、经济能力与文明理念的全方位胜出。



中国的“软实力反超”,既是战略定力的体现,更是世界理性选择的结果。在国际层面,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输出革命、不干涉内政、不谋求霸权。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中,始终以平等、合作、共赢为核心逻辑,体现出大国应有的风范。2025年5月,哥伦比亚正式宣布加入“一带一路”,而在此前,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签署了涵盖港口、铁路、能源等多个领域的108项合作协议,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更是持续深化。这种不附带政治条件、注重本地需求的合作模式,正是美国几十年来从未提供过的选项。

在文化领域,中国的崛起尤为动人心弦。从《黑神话·悟空》横扫全球市场,到《哪吒》《长安三万里》等电影在欧美掀起“东方美学热”;从亚冬会中日韩选手场下真挚互动,到“一带一路”国家纷纷开设孔子课堂与汉语教学项目,中国文化正在跨越语境与边界,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这种基于文明互鉴而非文化霸权的传播逻辑,不再依靠资本扩张或审美洗脑,而是以诚意打动人心、以品质赢得尊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文化输出上的荒诞退化。曾经自豪的好莱坞,如今充斥着空洞的政治正确与滥俗的剧作套路,难以激发世界共鸣。硅谷在技术霸权的胁迫逻辑下,变成监控资本的代名词;民主制度因党争恶斗与资本操控沦为“富人游戏”。皮尤中心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对本国政治体制的满意度已从2002年的72%跌至2022年的38%,民主虚假神话正在被本国人民一层层撕开。



而这一切的缩影,最直观地体现在美国国内失控的社会现实:债务危机难解、贫富差距拉大、枪支暴力频发、种族仇恨不减,连最基本的社会共识都已分崩离析。美国最富的1%人口掌握全美30%的财富,而底层50%的人只拥有区区2%。这样的国家,凭什么继续输出“价值观”?又凭什么要求其他国家效仿其制度?

更令人震撼的是,“特朗普主义”不再仅是美国的问题,而正在变成全球的。从制造战争贩卖军火,到操控能源价格扰乱市场;从封锁华为、制裁中芯国际,到干涉台湾、操弄香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敌意政策实质上已成为美式衰落焦虑的外化反应。一个失去自信、惶恐不安的霸权国家,只能依靠“制造敌人”来维持内部团结与对外恐吓。而世界早已不吃这一套。

毒瘤

当中国主动拥抱多边主义,以“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支点重构国际秩序,当东南亚、非洲、拉美、甚至传统欧美盟友逐步转向与中国深度合作,这个“东方崛起”的事实,已无法再被美式舆论遮蔽或扭曲。正如拉斯穆森在报告结语中所言:“世界已经厌倦了对抗和强权,它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者。”

今天的世界,已不再迷信“唯一的道路”。真正的全球软实力,不是靠炮舰和电影堆砌出来的幻象,而是通过数以亿计的合作项目、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一座座智慧港口与一条条绿色走廊,扎实建立起来的互信网络与情感共鸣。历史不会为任何一个衰落的霸权国家留情。美国可以继续怀念它那盏早已熄灭的灯塔,而世界,已开始追随另一道东方曙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