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走进中国书店,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手工技艺的魅力。
“古籍修复大体分三步,一要先配纸或染纸;二是修复书页;第三步进行装订。”学生们上手修复之前,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修复师杨弋详细梳理了中国古籍发展源流史,讲解古籍修复技艺流程和原则。
5月18日,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修复师杨弋进行古籍修复演示。杨丽/摄
杨弋介绍,古籍破损类型基本可分为虫蛀、鼠咬、糟朽、酸化四类。“古籍修复就像是为古籍做一场‘微型手术’,病因不同,就要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案。”
在有着20年修复经验的杨弋手下,喷平、抹浆水、覆盖补纸、撕余纸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古籍上的破损很快被找出并一一修补好。“补破的原则是先大后小,这张古籍零页的破损比较简单,我们只需要哪破补哪。”他边演示边解说,浆水的稠度、补纸的选择、撕余纸的时机,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修复能否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专业研一学生孙煜在杨弋的帮助下修补好了书页上的一处严重破损。此前,孙煜对古籍修复的印象停留于课堂上的图文,“真正上手了我才体会到古籍修复的丰富细节和它的意义,这是依靠理论学习无法得到的。”
“古籍修复技艺这项非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所以我们希望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籍修复技艺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书店总经理助理赵炎炎说,古籍修复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书店成立72年以来,先后有五代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为博物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个人修复了数以万计的古籍。
5月18日,北京高校学生体验古籍修复。杨丽/摄
未来,书店还将开发更多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吸引更多人参与体验、传承非遗技艺。
本次活动是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的重要活动之一。今年是北京市连续第三年启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围绕历史文化活化与利用、志愿服务、“书香京城”建设等多个方面,增设“文博心航”、文化骑行等创新活动,丰富项目内涵,更好满足师生多元文化需求。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