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车,有点意思!五年前的今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了首批15辆国产Model3给员工车主。

那一刻,我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家美国电动车巨头在中国制造业的野心初现。

五年过去了,当年那句马斯克脱口而出的“上海速度令人惊叹”,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一段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传奇。

01

从0到1:特斯拉的“中国速度”

回想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1月7日开工到11月13日获得工信部量产许可,仅用了不到11个月的时间。

这在全球汽车制造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速度。

当时工厂实现了每小时28辆车的下线速度,周产量超过1000辆。

“快”是特斯拉的骨子里的特质。从工厂建设到量产交付,特斯拉用实际行动刷新了汽车行业的记录。现在看来,这种速度感不仅仅是为了抢占市场,更是特斯拉公司DNA的一部分。

02

从进口到国产:价格“跌冒烟了”

当年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售价为35.58万元,并获得了2.47万元的补贴以及免征购置税的优惠。而到了今天,Model3后驱版的起售价已经降到了22.99万元。这个跌幅,天塌了

我记得2020年初,业内有消息称“中国产特斯拉或将降价20%”。

当时我还觉得这是夸张说法,但现在看来,它的降价幅度远超当初预期。

这种降价并非简单的让利,而是特斯拉通过本土化生产、供应链优化和规模效应实现的成本控制。



03

产品力:拿什么“真香”你?

Model3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产品力

首先是动力系统。Model3后驱版0-100km/h加速6.1秒,这在同价位燃油车中几乎找不到对手。试驾过的车友都知道,电动车的瞬时扭矩带来的推背感,绝对是让燃油车汗颜的存在。

其次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作为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代表作,特斯拉的FSD(FullSelf-Driving)能力在这五年里通过OTA升级不断进化。

虽然中国版的FSD功能因政策限制有所阉割,但其基础的辅助驾驶能力依然领先市场大部分竞品。

第三是超充网络。

从2019年的不到100座超级充电站,到如今超过1600座覆盖全国的超充网络,这种全生态体系的构建才是特斯拉真正的护城河。

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的体验,让“里程焦虑”这个词在特斯拉车主中大大弱化。

04

中国市场的“劝退”与“真香”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这五年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质量问题、刹车失灵争议,到数据安全、军事基地禁行等问题,特斯拉几乎尝遍了在华经营的各种挑战。

但不得不承认,特斯拉的体验确实有其过人之处。我采访过几位五年前就购买国产Model3的首批车主,其中超过60%表示:“换车还选特斯拉”。这种高留存率在汽车品牌中极为罕见。

一位首批车主告诉我:“五年里特斯拉给我的感觉是买的不只是一辆车,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智能产品。每次OTA升级都像得到了一辆新车。”

05

行业洗牌:从“鲶鱼效应”到“标杆效应”

特斯拉进入中国的五年,恰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五年。

Model3的到来,确实如当初分析师钟师所言,对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有阻击作用,同时也对定位中高档车型的新造车势力造成了更大压力。

但我认为,特斯拉最大的贡献不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是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的标准

从动力性能、智能化程度到定价策略,特斯拉都迫使整个行业加速进化。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在与特斯拉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受益的是中国消费者。



06

未来五年:特斯拉的中国故事

展望未来五年,特斯拉在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1.价格战持续: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技术成熟,特斯拉的价格优势将受到更大挑战2.产品更新迭代:Model3已经小改款,但架构基本未变,如何保持产品新鲜感是关键3.本土化程度深化:从生产到研发,特斯拉需要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我个人认为,特斯拉在未来五年将从“进口品牌”彻底转变为“在华品牌”,其上海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将成为创新中心,为全球市场输出创新。

各位车友,你们是否还记得五年前特斯拉刚进入中国时的情景?

如果让你给这五年特斯拉在中国的表现打分,你会给几分?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