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咨询人:男生父母
男生年龄:15岁
专家服务老师:李爽老师及其督导小组
情况介绍:男孩中度抑郁的焦虑,性格内向,脾气暴躁、性子极端,抑郁发作站在学校天台企图轻生。
男生父母从小在外面打工,教育孩子还习惯于说教指责,男孩经常感到憋屈。
随着指导交流的不断深入,父母开始学着站在男生角度看问题、理解男生的感受,一改过去严肃窒息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越来越轻松舒适。
男生的情绪渐渐平和,抑郁也由中度转为轻度,在老师帮助下制定了科学的学习规划,成功返回学校。
那日,阳光明媚,天气大晴,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冬日难得的好天气;
可我却感觉全身冰凉,甚至凉到心底直击灵魂!
“只要你下来,你说什么我都同意,求求你下来!”
我站在天台边缘颤抖着伸出手嚎啕大哭,苦苦哀求儿子不要再前进。
儿子的校服在风里飞舞,像只折翼的蝴蝶。
脚下就是五楼的高度,脑子里回荡着班主任的电话:
“小宇把作业本给撕了,上面写着活着真没意思!”
可后来呢,明明知道他有抑郁,还是把他臭骂一顿,指责他矫情;
若是我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幕!
01
我把儿子逼成了抑郁
跳楼事件震惊了整个学校;
上至校长下至各科老师陆续找我谈话;
最后一致同意保留儿子的学籍,让他休学回家调养。
脑子混沌一片,事情为何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医生和老师不是早就提醒我要注意儿子的情绪吗,我都做了什么呀?
突然想到上个月,儿子拿着85分试卷开心地与我分享好消息。
“这道题怎么又错了,不是已经讲过三遍了吗?有什么骄傲的,你表哥当年都能考满分!”
拿过儿子的试卷,看到那道不该出错的题目,怒气的质问儿子。
完全忽略他平常只考六七十分的事实。
儿子眼中的光彩瞬间熄灭,像似被踩碎的萤火虫。
原来对儿子我竟是如此苛刻!
过去被忽略的细节逐一浮现;
儿子非常喜欢动物,有一段时间吵着闹着要养猫。
我嫌弃味道大又怕他学习受到影响坚决不同意!
谁知他竟然偷偷买来猫粮喂养楼下的的流量猫。
被发现后,我气得大骂他“不务正业。”
参加学校运动会,拼命追赶也没追上其他同学,最后跑了最后一名。
我看的雷霆震怒,觉得脸面都被他丢尽了,冷着脸骂他“丢人!”
好像自从儿子记事以来,我对他就抱有很高的期待。
在我的认知里,儿子就该是学霸、是班干部、是别人家的孩子,唯独不是他自己。
我们是普通的农村家庭,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在外务工。
儿子从小就跟着他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
从小陪伴他身边的只有老人的收音机以及街角的杂货铺。
不是不心疼儿子,但为了让他逃脱我们的命运,只能拼命给他挣个未来。
我们沉浸在自我的牺牲以及儿子争气的幻想里。
哪怕他被抑郁折磨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
也没能把我们从幻想中拉出来。
直至儿子抑郁发作跳楼轻生,我们才意识到;
相比优异的成绩,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儿子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02
抑郁孩子背后是错误的家庭教育系统
儿子在家已经休学三个月了;
这几个月以来他每天都缩在窗帘紧闭的房间里。
眼神空洞地盯着某处,嘴里偶尔会喃喃自语,却听不清字句。
有时,他会突然暴躁地抓起身边的东西摔向墙壁,随后又瘫软下来,无声流泪。
连最基本的洗漱、进食,都成了艰难的任务,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完成。
曾经热爱的游戏、漫画,如今都无法激起他丝毫兴趣;
他就像被抽走了灵魂,只剩下一具疲惫的躯壳;
困在这黑暗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地沉沦。
我心疼的天天掉泪。
我恨自己不能替他承担痛苦,更恨自己不知道如何帮他走出困境!
那天他班主任打电话关心儿子的恢复情况;
了解儿子的状况后,他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心理咨询师;
听了老师的话心中一阵苦笑。
为了疗愈儿子,看心理医生、吃抗抑郁的药;
能想的方法都试了,钱没少花,可他的痛苦却丝毫没有减轻!
可走投无路下我们也没了办法;
最后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对接了儿子班主任推荐的心理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室里,我第一次听到了“罗森塔尔效应。”
老师指着测试报告说“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指数只有23分,低于正常水平的60%!”
我听得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叫自我效能感。
老师耐心的给我解释道: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和信心。
自我效能感指数低,意味着一个人极度不自信,压力面前经常束手无策,经常陷入自我怀疑里。
随着这种恐慌和惧怕情绪的累积,他们便会滋生出焦虑和抑郁!
老师给我倒了杯水继续分析道;
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一般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父母负面评价或者忽视中。
这种教育会导致他们内化出“我不够好,父母不在乎我”的自我认知,从而导致成就动机下降。
随着老师循序渐进的分析我湿了眼眶,过去的一幕幕浮现眼前。
从小对儿子抱着高期待;
严格要求成了我们对他的教育信念;
“你怎么这么笨”更是成了我们对他教育的口头禅!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们对他错误的教育才导致了今天的悲剧。
03
我用“罗森塔尔效应”把儿子拉出了困境
内心的愧疚压得我几乎窒息,我问老师如何做才能帮助儿子?
老师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发现一种现象:
既——积极期望能显著提升一个人成功的概率。
这种现象就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的本质是,潜意识中传递的信任与支持,会转化为孩子的自我实现预言。
那具体要如何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呢?心理老师针对我家情况列出了以下几点。
01
使用具象化的正向语言
避免 “你真聪明” 这样笼统的表扬;
而是将积极期望细化到具体行为。
比如:当孩子整理好自己的书桌,
就对他说“你主动把书桌整理得这么整齐,
书本和文具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这说明你做事很有条理”。
02
制作并记录 “成功银行存折”
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作为 “成功银行存折”,和孩子一起每天记录他的小成就。
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种小事;
比如 “今天自己独立完成了早餐”;
“记住了新学的三个英语单词”;
“给家里的绿植浇了水”....
定期和孩子一起回顾存折内容;
让他直观看到自己积累的成果,帮助他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
03
设定可实现的成长目标
与孩子一起制定短期、可实现的小目标;
以及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
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
那目标就是“这周画完一副简单的风景画”。
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其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不断获得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从而激发内在动力,走出抑郁的阴霾。
04
调整自身的情绪与态度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在孩子面前始终保持乐观、积极。
即使孩子出现反复或暂时没有进步;
也不要表现出失望或焦虑。
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不要指责,而是温和地说 “没关系;
我们一起看看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
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
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希望和信任的家庭氛围;
助力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就这样按照老师的指导,我尝试了一段时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的情绪渐渐平稳,晚上也不再失眠到天亮;
面对儿子的抱怨和颓丧,我竟然能从容应对。
我知道这次方向对了,有了这样的开始,我执行的更加带劲。
我拿出 “成功银行存折”继续记录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0月15日,儿子主动给绿萝浇水,叶子比昨天更旺盛。”
“10月19日,儿子在阳台看外面的小鸟嬉戏,我看到了他眼中的色彩。”
“11月3日,儿子主动给我夹菜,儿子在关心我。”
本子上记满了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原来儿子比我想象中的更坚强、更热爱生活!
那天下班回来,刚走到单元门口就听到一阵喵喵声;
在车棚里面我看到了儿子经常喂养的那只狸花猫。
虽然是流浪猫但并不瘦弱;
可以看出来它被小区的人照顾的很好。
我赶紧上楼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
“要不要一块下楼去喂喂它!”
听到我的话儿子很是诧异。
我笑了笑说道:
“每条生命都值得被好好对待,这是你教给我的!”
母子相视一笑,那之后我们经常一起喂流浪猫。
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儿子脸上有了笑脸,表情也越来越生动。
自信心也更强了,自己还详细规划了一份学习计划。
如今儿子已经返回了学校,与同学、老师相处的也非常愉快。
这场由我们的错误教育引发的家庭大战终于结束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说话方式、父母的教育,都将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掌握科学的教育,给予孩子正面反馈,才能帮他们更加积极阳光的生活。
希望未来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推动孩子勇敢向前,乘风破浪。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