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如珍
去一处旅游,对景点的整体印象,除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给人感官上的直接感受外,还有原先储备的主观认知,如古人游记、名人诗篇、流行歌曲等,有了它们的嵌入,让景色变得灵动、丰满,富含情感。
我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到一个陌生景点,乍一看,山水普通,并无特别。待闭上眼,从脑海里翻找出与此处关联的诗篇,再睁开眼,将先前构想的画面与现实关联,眼前的景物如同黑白素描上了色,瞬间绚丽夺目、大放异彩,意境也随之悠然高远。
去庐山旅游,盘山公路盘旋向上,透过车窗望外,山叠山、山连山,时而一团云雾袭来,眼前一片茫然。至山顶,豁然开朗,四周隆起、中间平坦的盆地中,坐落着牯岭镇,整洁的街道,行人步履从容。置身于此,不由得想起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在三叠泉,仰望飞泻的瀑布,顿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
行至仙人洞,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浪漫诗篇。
到云南大理游崇圣寺,从大雄宝殿向后山去,登望海楼,坐下小憩。这里居高临下,览尽全景,蓝幽幽的洱海,水汽氤氲,波光潋滟;巍巍苍山,绵延起伏,峦黛峰青。阵阵凉风吹来,思绪翻滚,不禁遐想3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大理的情形。
当年,徐霞客在好友何巢阿父子等人的陪同下,从三塔寺向南,游清碧溪,在感通寺用晚餐,几人席地而坐,饮酒攀谈,直到深夜。接着几日,又遍游感通寺诸院及波罗岩,再折回三塔寺欣赏文物及大理石……
有了这通遐想,再凝视身边的三塔,感觉它就是一位老者,见证了物是人非的变迁与岁月流年的沧桑。
登上五岳之巅,放眼远望,倏然激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驰骋在辽阔大草原,领略一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再来一场策马扬鞭的淋漓畅快。
面对浩瀚大海,碧波荡漾,海鸥翩飞,悄然吟一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走进山林幽谷,寂寥空灵,手机里的《空山鸟语》二胡演奏曲,唤起林中群鸟啁啾,让我倾听到世间最动听的天籁。
心中的诗书音乐,赋予旅游丰富内涵,使我看到的风景更缤纷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