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佛山地铁因实施末班车提前收班以及一系列节能举措,引起社会对其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热议和关注。历经15年的发展,为降本增效而“早退”的佛山地铁,如今站在了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如何吸引和满足更多客流以及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佛山地铁当前需要直面和破解的考题。
01
多元化出行时代,地铁的“明星光环”不
2010年,国内第一条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广佛线开通,佛山宣告进入“地铁时代”。当时,国内拥有地铁的城市不到10个。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明星”,地铁也一度被认为是城市迈入现代化都市的象征。之后的十年间,佛山相继推出两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计划打造共计6条运营线路、全长252.4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然而,广佛线开通之后,佛山的“地铁之路”却一路曲折。多条线路从规划到落地实施,再到通车运营,均耗费超过6年时间。直到2021年12月,佛山才真正拥有了第一条独立建设和独立运营的地铁线——佛山地铁2号线。也正因为规划和建设工期漫长,曾经尝地铁“头啖汤”的佛山,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城市排名中一度跌至末尾。
在漫长的推进和建设过程中,这种原本可以满足大运量且快速通达的出行工具,在佛山逐渐被其他方式所取代。15年来,佛山的机动车以及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幅增长,且在省内位居前列。另一方面,近年来,网约车、共享车辆等交通新业态的出现和崛起,让佛山市民出行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当前,佛山地铁,对于满足城市多元化出行需求以及提升佛山公共交通分担率,开始失去优势。
02
“潮汐式”客流,佛山地铁“乘友圈”其实很小
目前,除去广佛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佛山地铁独立运营的轨道线是佛山地铁2号线和佛山地铁3号线,以及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交通运输部《2025年4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显示,佛山城市轨道交通目前的总运营里程为150.2公里(含广佛线及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位居全国第21位,今年4月的总客运量为1592.4万人次,平均单日客运量为53万人次。
多个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如果除去广州地铁线路,佛山地铁日常单日客运量基本维持在25万至30万人次。例如,根据“深度出行”平台统计,5月17日,佛山地铁的客运量为28.31万人次。从客流出行趋势来看,佛山地铁客流具有明显“潮汐”现象,即高峰期、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客流提升相对较快,但在日常工作日,客流除了上下班高峰,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例如,5月1日,佛山地铁客运量(不含广州线路)一度达到47.9万人次,但4月23日,仅为24.14万人次(不含广州线路)。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到150.2公里,但佛山地铁目前的客运水平,反而不及总运营里程排在其之后的贵阳、长春、福州、南昌、南宁等城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目前,佛山地铁线网客流主要以广佛通勤求学客流和跨市跨区的文商旅客流为主,客流结构相对单一;二、在线路站点设计上,目前佛山地铁通达的人流密集场所主要是城市景点景区,与许多大型枢纽、医院、学校等人流量大的目的地还无法实现高效通达;三、虽然佛山地铁已初步成网,但其换乘站点仍比较少,线网换乘能力非常有限。
03
“组团型”城市,佛山地铁“成网梦”依旧难圆
作为公益普惠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许多城市一样,佛山地铁在经历了15年发展之后,面临着经营成本的压力以及新业务增长点的探索。近年来,城市地铁建设成本依然呈上升趋势,平均建设成本约为每公里7亿元。如今,深受“发展之困”的佛山地铁实现了初步成网,但面临着这样的“尴尬”,那就是:接下来是否还要建设更多地铁,佛山是否还需要更多的地铁线?
佛山地铁实施“降本增效”举措后,许多市民在网络上留言热议,也纷纷建言献策。有的网友认为,佛山地铁当前的发展瓶颈,与佛山组团型城市的发展格局有关。地铁在规划立项阶段,不得不考虑各区“既要又要还要”的建设诉求,这难免导致线路设计上出现站点不合理,运营里程过长,以及覆盖范围人气少的问题。另外,有网友指出,佛山地铁未来发展,已不再是过去“地铁兴城”的理念,更应该将市民出行需求摆在第一位,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新线路。
记者发现,广佛线通车运营后,的确发挥了强化区域融合的作用,不仅实现了“禅桂新”的一体化,也使佛山中心城区壮大了规模。但由于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建设期长,通车晚,这两条线对于加强区域融合的作用反而并不明显,目前佛山地铁2号线主要为佛山通达广州尤其是南站枢纽的出行需求服务;佛山地铁3号线则成为一条“美食文旅线”,周末节假日的客流需求反而更大。
地铁建设的这些年,佛山机动车保有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佛山还实施了交通拥堵治理以及打通“断头路”的三年行动计划,五区融合和跨区出行在没有地铁通达的情况下,通行效率依然得到了提升。在建设成本的压力下,地铁在加强佛山区域融合和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是否还具有强大优势和可行性,需要重新科学研判。作为“组团型”城市,地铁也不再是佛山推进区域融合的唯一举措。
04
“福州版”模式,能否成为改革的“佛山实践”
对于佛山地铁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满足更多乘客的出行需求,从而实现客运量的逐步提升。那么,佛山地铁如何走出十五年的发展之困,在逆境中转型,探索新的发展呢?
(上图为福州地铁)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还是城市总人口规模,近年来频频出圈的福州地铁,与佛山地铁有许多相近之处。今年“五一”假期,记者走访福州地铁时看到,为方便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及“五一”假期市民出行,福州开展了为期8天的免费乘车活动。5月2日,福州地铁的单日客运量创新高,达到了147.82万人次。尽管客流大幅增长,但福州地铁里秩序井然。尽管站内闸口全面开放,却并没有乘客从出站闸口直接进入。部分客流量大的车站为了方便乘客高效通过安检,还设立了“无包通道”和“有包通道”。
据了解,这已不是福州第一次开展面向所有乘客的“特定时间段”免费乘坐地铁活动。这种鼓励公共交通出行的举措,使福州地铁从2016年开通首条地铁后,在短短7年里实现了单日客流突破百万人次。虽然目前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仍偏低于佛山,但其4月客运总量已达2648.1万人次,超过佛山地铁1000万人次。除了免费乘车活动,福州地铁还将地铁出行优惠作为引进人才的重要举措,推出了新福卡,新落户人员及应届毕业生通过申领“新福卡”,可享受三年内无限次免费乘车。
福州地铁的经验及创新探索,给地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启发和借鉴。虽然不一定能够落地成为“佛山实践”,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提升地铁出行的服务和体验,增强地铁出行的吸引力和竞争性,佛山地铁的未来才会越走越好。
图文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为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