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白荔枝推介会刚落幕,20万吨荔枝眼瞅着要集中上市。可天气预报说,未来一周南方多地区有持续暴雨,正是荔枝采摘关键期。“荔枝红梢怕雨打”,果农们望着枝头红果,心里直打鼓。
古荔园里千年老树早被提前包树,250吨预售卖了1100多万,就怕雨水坏了果。现场签的7.9万吨购销协议,6000万物流预售单,都等着荔枝按时发出去。
但暴雨一来,荔枝摘下来容易烂,运输路上更怕闷坏,往年可吃过这亏。有老把式说,以前看云识天气,现在手机上天天有预警,可咋应对还是犯难。年轻果农试过搭防雨棚,可大面积果园哪能全盖上,成本也吃不消。
农业站技术员赶来支招:提前分级采摘,八成熟的先摘,雨水少的时段抢收。
还得给荔枝“穿外衣”,泡沫箱加冰袋,冷链车提前预约,减少路上耽误。
电白正和邮政、顺丰、京东加急商量,暴雨天能不能增加直发航班,快些空运。有果农翻出祖传的草木灰,说以前用来防潮,现在该试试配现代保鲜剂,双保险。可荔枝从枝头到舌尖,中间环节太多,物流快慢还是关键坎儿。
成都、长沙推介会签的32万斤订单,客户都等着尝鲜,晚两天口感就变了。政府搞的电商培训派上用场,主播在树下直播教挑果,预售单蹭蹭涨,但发货期正碰雨天。
有人提议学北方防霜冻那样,给果园搭临时遮雨网,就是不知道效果咋样。
我个人觉得,提前和气象部门联动,精准抓住雨隙采收,比瞎忙更靠谱。但也有果农担心:万一暴雨连着下,摘下来的荔枝囤库里,仓储费又是笔开销。这时候,传统经验和科学方法得拧成一股绳,土办法打底,新技术跟上才稳妥。
电白推出的采摘游路线,就等游客来体验,可雨天游客会不会打退堂鼓?
贝雕、香囊这些荔枝文创产品,能不能趁着预售热潮多卖点,补补可能的损失?现在最紧要的,是赶紧检查包装材料够不够,冷链车有没有预留应急车位。村里的合作社正在统计各家荔枝成熟度,按成熟早晚排好采收顺序,别让雨砸了好果。
气象站每天三次更新预报,手机短信直接发到果农手里,算是吃了颗定心丸。但说到底,天气这关还得靠人主动抢,等不得也慌不得。去年有户人家提前和保险公司谈了气象险,暴雨损失赔了不少,今年好多人跟着买。
不过具体怎么参保,还有哪些补贴政策,大家还在等着村里进一步通知。这荔枝季就像场硬仗,前期订单再多,最后还得看能不能顺顺当当送到客户手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现在每一步都得踩准农时节奏,容不得马虎。
电白的荔枝产业全链条都动起来了,从种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在和天气赛跑。作为种了半辈子荔枝的人,我就盼着这场雨能留情,让咱的辛苦不白费。
但不管咋样,提前准备总没错,该收的收,该保的保,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给大伙提个醒:眼下赶紧清点采收工具,联系靠谱的物流师傅,盯住天气预报。要是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多问问农技员和合作社,别一个人闷头干。
荔枝甜不甜,不光看老天,还得看咱会不会抢天时、用巧劲,把风险降到最低。
这场和暴雨的“抢鲜战”,既是挑战也是考验,挺过去,就是丰收年。
相信咱电白果农有智慧、有办法,一定能护住这满树的“甜蜜果实”。最后再啰嗦一句:关注后续天气变化,有啥新招新经验,咱评论区里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