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李禾在詹姆斯·特瑞尔展览中与其作品合影
图片来源受访者
家中父辈的收藏以古代艺术为主,我和先生则更多地涉足当代艺术。我们希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收藏方向。我觉得这既是一种文化责任,也是对家族收藏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北京当代艺博会前夕,我们有幸与资深藏家李禾连线对话,感受她在古今艺术之间的收藏体悟,以她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那个被时光温柔包裹的艺术世界。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4年
图片来源: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当中有家族的传承与个人的偏好,也有古今交错的审美变迁,更有生活里的惊喜温情与灵感顿悟,以下整理自藏家李禾的自述。
我的收藏之路,起点其实很传统,是源于家学。
家里的长辈们喜欢近现代书画,也一直有着收藏瓷器的爱好,可以说我家族的收藏兴趣十分广泛。比如我先生的父亲就专注于收藏明清三代官窑瓷器和家具以及高古瓷器,他的收藏眼光独到,藏品也很精,给了我和先生非常大的启发。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我很早就明白,收藏并不是一时兴起的爱好,而是一种融于日常的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
▲李禾家中一角,可见室内陈列的家族收藏明清瓷器
图片来源:受访者
小时候我对文具、笔记本、芭比娃娃有着特别的执念,总喜欢收集各类精美又稀有的版本。这种“拥有并守护”的收藏乐趣也伴随着我成长。而当我年龄增长,阅历的增加后,兴趣也自然从童年的小物件转向了艺术品和古董收藏。
也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古董收藏这件事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的生活。
从小在耳濡目染之下,我见识了很多珍稀之物。而当我第一次主动购买当代艺术品,则是在十几岁的时候。那次和母亲参加她美术馆朋友举办的展览,在第一眼就被一位当代艺术家的画面深深吸引了,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展览上的两幅画。
▲李禾的部分当代艺术及奢品收藏
图片来源:受访者
其实那时我对“当代艺术”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当时我们家的收藏以古代与近现代书画为主,直到我和先生结婚后,在他的影响下才真正开始系统性地收藏当代艺术。
▲与KAWS的史努比系列作品合影
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们经常在家里讨论最近的展览和我们最近接触到的艺术家;艺术季也会一起去拍卖预展、艺博会现场看展。在艺博会上,我们夫妻经常是“分头行动”,走不同的线路去逛,然后再在出口汇合。期间我们都会用手机各自拍下感兴趣的作品,然后一看,原来让我们感兴趣的作品竟然出奇的一致。可以说我和先生的收藏品味和审美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在做收藏决策时,我们也不会有分歧。
▲家中陈列的明清青花瓷收藏
图片来源:受访者
也是从收藏当代艺术品开始,我和先生逐渐有意识地为家族整理藏品目录,才发现家中的仓库里不仅陈列着中国古董、瓷器、明清家具,还有欧洲王室家族的旧藏、日本精美酒具及茶道具、甚至还有上百件古董家具和银器等等,种类繁多又庞杂。于是我们这才“齐齐上阵”,开始认真梳理家族的收藏体系。
理想中的收藏体系,对我来说并不拘泥于单一艺术门类或创作时代。
家中父辈的收藏以古代为主,我和先生则更多地涉足当代艺术。我们也希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收藏方向。我觉得这既是一种文化责任,也是对家族收藏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李禾家族收藏的太湖石
及镀金青铜镶嵌瓷器(Ormolu)
图片来源:受访者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整理藏品,建立一个系统的档案和仓储体系。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积累,家里的藏品数量较多,门类十分繁杂,如果没有系统管理,后期整理就会非常费力。
因此,我也建议每一位新藏家,从第一件藏品开始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存储与管理系统。
收藏艺术品对我来说最核心的当然是“喜欢”。在当代艺术品方面,我是一个典型的“看眼缘”型藏家,而在收藏古代艺术品时,我则更注重藏品的真伪及其学术价值。古董有鉴定门槛,在购买前我会仔仔细细地研究,确定是真品才会下手。
当然,我也很看重古董的“老物新用”,比如我们在库房中找出了一个黄花梨的老博古架,在当中摆上与之匹配的明清瓷器、金银器和掐丝珐琅器,让整体成为居家空间中的一角“藏宝阁”。让古董除了被陈设、排列外,也能再次被人使用和日常赏玩。
▲客厅中的黄花梨博古架一角
图片来源:受访者
而当我挑选当代艺术品时,范畴则更为自由。除了我和先生的个人审美,艺术家的学术体系、他自己的思考逻辑以及作品的独特性也很重要。虽然画廊的推荐有其专业和市场考量,但作为个人藏家我会坚持独立判断,去选择自己认可和喜欢的艺术家作品。
对我来说,古董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创作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实在说不上更偏好于哪一个门类。古代艺术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物件本身,更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故事。研究一件瓷器、赏析一件造像,在我看来就像是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战国蜻蜓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对于相对小众一些的门类,比如我最近在研究的战国蜻蜓眼,其现有文献资料极为稀少,研究起来颇具挑战,但也因此让我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我最近在研究的是战国时期的“蜻蜓眼”串珠,2000多年前的工艺与审美真是让我惊叹,那时候的人们就能把打磨工艺做到那样的极致,在审美上也别具现代感,让我顿时就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
▲家中陈列并使用的明清家具
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还有一次在一件高古瓷器上发现了两枚工匠的指纹,触摸到千年之前匠人指纹的那瞬间,触电般的感觉让我久久难忘。仿佛千年之后,一件瓷器促成了我与一位古人的握手,历史的痕迹就这样真实的被我触碰到。如此直观感受时间的白驹过隙,也是研究古代艺术品最吸引我的一点。
▲余友涵,《抽象 方圆》,布面丙烯,2013年
2025北京当代艺博会主视觉作品之一
图片来源: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方面,尤其是绘画,则让我更能直观地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果说古代艺术的共鸣是与时代和文化的连接,而当代艺术则是创作者当下情绪与观众精神世界的情感交流。艺术收藏本质上是一件非理性的事,理性去看待不同的门类,只是建立在感性冲动之上的选择。
我的当代艺术收藏也在随着阅历增加而不断变化。比如陆超老师的作品,起初我觉得压抑、难以共鸣,但随着年龄增长,我的内心更能体会到艺术家在其中想表达的深沉情感。这种转变让我意识到,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往往是那些能引发长期共鸣的情绪。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现场,2025年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此外我也一直在关注中国青年艺术家,尤其是每年中央美院的毕业展,我都会去现场挑选作品。相比早些年,近年来毕业展的艺术家们在学术、市场与交流上都更加成熟,体系日益完善。每年我都会从毕业展中选购几件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最近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收藏,是在逛北京798时看到的某位青年艺术家的展览。这是他第一次在画廊举办个展,朋友推荐后我非常喜欢,看完展便购藏了他的作品。
我对当代艺术市场始终抱有信心。市场有起伏很正常,例如2008年曾有过短暂低迷,但泡沫破灭后反而让艺术市场更健康和趋于理性。我认为经济越萧条,人们越会在精神世界寻找寄托,而艺术正是一个极好的精神载体。有人说经济有波动的时候,大家反而更有时间去看展、并且停下来进行“向内探索”,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胡尹萍:你可以随时开始”展览开幕现场,2025年
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最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览,是艺术家胡尹萍在阿那亚UCCA DUNE的个展。这次展览中,她邀请家乡的劳动妇女参与艺术创作,展现出平凡生活中女性的巨大能量和细腻情感。展览也表达出每个人都平等拥有展现美与艺术的权利和能力,只是缺乏亮相的机会,但借助艺术家之手,当中散发的女性能量就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能打动同为女性的我。
▲胡尹萍“胡小芳”项目参与者工作现场
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除了当代艺术,这几周我还购藏了一块经日本藏家之手的暹罗沉香,需要用小刀削取后焚香,我很期待这块沉香带给我的嗅觉惊喜。此外,我们还买了一件乾隆时期的绣片、一套民国时期做工非常精巧的银制烟盒套组,还入藏了一件雕工细致入微的黄玉苦瓜雕件,远看简直和真苦瓜一模一样… …我的收藏就是这样,让我在日常中体会到不同文化和工艺的魅力,这种不断相遇、不断惊喜的旅程,也让我愈发的享受收藏这件事。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一直是我十分看重的展会。它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和地域性,是真正扎根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具有中国气质的艺博会,与其他国际艺博会形成鲜明对比。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4年
图片来源: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而且我特别欣赏北京当代这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土当代艺术的发展,着力展示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独特的面貌和价值,这是其他艺博会难以替代的。
▲李禾在往届北京当代艺博会上的趣味自拍
图片来源:受访者
每年北京当代都办得非常好,每年我都会去逛一逛,选选作品,与熟人聊聊天,对于今年的展会,我也是充满了期待。每年的北京当代都集结了国内外众多优质画廊与艺术家,给本地藏家与业界提供了一个有效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北京艺术故事》系列第四集《吃饭》
今年的北京当代宣传片《北京艺术故事》系列非常有意思,看到很多几十年前的北京艺术圈儿的影像内容,可能之前都是听人讲,比如说像圆明园、宋庄、花家地这些早期的艺术家聚集地,很多先锋前卫的项目就是在艺术家的饭桌上聊起的。当你看到这些早年影像的时候,会感叹原来如今的艺术大咖们年轻的时候是这样啊?这个创作试验项目竟然是这么开始的?我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北京艺术故事》系列视频,也是从“往回看”中获取一些灵感。
这些回顾与梳理其实特别重要,我认为只有真正研究透彻、分析透彻中国人自己的当代艺术,才能理解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发展未来,而北京当代艺博会正是在通过不同的发声渠道,在做这样有意义的事。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收藏/拍卖》杂志公众号独家稿件
作者:缪淼
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当代艺博会日程
贵宾预览日:5月22日—23日
媒体预览:5月22日11:00-12:30
公众参观日:5月24日—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