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遇到法律问题找律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律师几乎成了法律服务的代名词。但是你知道吗?正因为律师的重要,现在出现了假冒律师和故意混淆的现象,一些看起来像甚至自称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却未必是真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如果不信,请看下面的案例。
上面是一起典型的法律咨询公司冒用律师事务所名称的例子,虽然法律咨询公司也能提供一些基础的法律服务,但和律师事务所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律师事务所可提供诉讼与非诉讼全流程法律服务,包括指派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而法律咨询公司无权代理诉讼业务。而且,有的法律咨询公司甚至没有懂法律的专业人员,只是靠介绍业务获利。因此,找律师不能图省事,不能只看关键字,不能看到“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字样或者某些知名律师事务所名称中的几个字,就认为对方是律师事务所,也不能遇到自称律师的就认为对方是律师。
选聘律师的正确方法
选聘律师的“三要”
一要看全称,看名称是否为律师事务所。有的机构只是法律咨询公司,并没有律师在其中执业,往往只是“中间商”,通过介绍律师牟利,让当事人多花钱,出了问题容易互相推诿。
二要看证件,看和你联系的自称律师的人有没有律师执业证书,或者核验对方口中的所谓律师事务所是否有《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
三要看官网,看对方提供的证件是否真实,具体可在“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https://credit.acla.org.cn/)输入其姓名或执业证号进行查验。
选聘律师的“三不要”
非律师不要,在看守所、交警支队、法院等周边揽客或设点接待的往往是司法黄牛,在网络上宣传揽案却不敢告知姓名和所在律所名称的,往往是法律咨询公司或其他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
包打赢不要,律师执业相关规定明确禁止律师承诺法律服务结果或者诉讼结果,当对方提出“包赢”“100%胜诉”等承诺时,需警惕对方真实身份,及时进行身份查验。
超范围不要,法律咨询公司只能提供日常法律问题解答、法律流程指导等服务,无权代理当事人出庭应诉,也无权进行刑事辩护,但在接案的时候却往往隐瞒,容易耽误当事人的事情。
供稿:律公科
审核:顾若尘、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