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民意调查,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降到了历史新低,只有27.4%,比上月的数据还低了5.2个百分点。
上任不到一年,支持率已经跌破30个百分点,对于石破茂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迹象。
我们总是会有一个印象,即日本内阁的支持率总是偏低,动辄就跌破30%,乃至于20%。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些数字并非编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此种现象呢?或许有些首相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导致民众不满,但不至于每一任首相都是如此吧?
要厘清此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解读。
首先,日本是议会制度,相较于总统制,议会制下,首相与大多数民众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我们总是会听到有人说川普有基本盘,拜登有基本盘,尹锡悦有基本盘等等,但是我们很难听到有人会说议会制下的总理或首相有基本盘。
如果非要说首相有什么基本盘的话,那也是在他自己的选区内。
在总统制下,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因此总统总是会有相当一部分铁杆支持者。而在日本的议会制下,首相是经由间接选举产生的。民众对首相个人的认同感并不高,所以对首相的容忍度也就很低,简单点说,就是日本民众对首相没有耐心。
石破茂才上任多久啊?几个月而已,还没有施展开来呢,支持率就跌到这般地步,而且他还不是唯一面临此种情况的日本首相。
其次,日本首相更迭较为频繁,造成民众对首相的了解不够。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首相的平均任期,也才两年多,且常常是在未举行大选的情况下更换首相(自民党总裁发生变更,相应地也就导致首相职位易人)。所以选民们不知道首相本人的施政纲领,不清楚首相的具体目标。
这与总统制不一样,正常情况下,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选举季,在选举季期间,民众会对候选人积累足够的了解。
既然民众不是很清楚首相的施政目标,那么选民们就会聚焦于当下的情况。民众的经济体感稍有不好,首相支持率就得走低。
石破茂内阁在这段时间内的支持率大幅下滑,就与日本当前的大米价格高企有关。
我在此处只分析制度上面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文化上的原因。首相一句失言,就可能会导致支持率猛降20个百分点。
其实,虽然日本首相的支持率往往很低,但是这种支持率走低,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何以见得呢?
我们看日本大选的投票结果就知道了,虽然历届首相很难有过半的支持率,但是大多数首相所在的日本自民党,却总是能够赢得大选。
尽管在五五年体制下,日本的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自民党,但自民党在绝大多数选举中都能获得相对多数的选票,却是不争的事实。
岸田文雄的支持率跌破20%,丝毫不会影响自民党赢得2024年大选。
选民们一边在民调中不支持首相,一边却在实际投票时支持首相所在的政党。为什么?因为选民们其实是支持自民党的政策的。
而且,首相作为议员,也总是能够赢得其选区席位。
尽管日本首相的去留,与民意支持度并不挂钩,但如果支持度太低的话,首相则会面临来自自民党内部其他派系的巨大压力。日本首相频繁更迭,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就石破茂而言,虽然现在支持度已经跌到了危险边缘,但是只要自民党内的其他人不发难,他的位置,暂时就还是安全无虞的。但要是继续跌下去,跌到10开头,甚至是个位数,那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