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午后阳光斜照进九龙城高山道一座翻新的唐楼,“社区客厅”内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几位主妇在开放式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餐,明亮的书桌前,两名中学生正专注温习功课。这一幕生动诠释了香港特区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实践——高山道社区客厅,自2025年初启用以来,已成为九龙城区第二个大型基层支援中心,服务覆盖周边500余个劏房家庭,预计年惠及8万人次。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开幕典礼中指出,该项目标志着“政、商、民三方协作”的基层治理模式迈入新阶段。
政商民协作:企业担当与制度创新的双重突破
作为礼建德集团董事会副主席,陈礼善在项目中强调“设计需平衡理性与感性”。他指出,社区客厅的规划既要符合香港严格的建筑法规,又要应对家庭小型化、老龄化等社会变迁,重构疏离的邻里关系。陈礼善特别提到,自己在贫穷区长大的经历,强调在设计时要考虑用户的空间感受和社交需求,同时借鉴内地的成功经验,推动香港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精准破局:从“蜗居”到“共享”的空间科技革命
针对劏房户人均不足5平方米的生存困境,社区客厅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重构空间功能,
“大家对于隐私差异都极其敏感。”陈礼善团队坚持细节设计:独立淋浴室保障隐私。特别是如何通过智能系统提升社区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陈礼善提到未来可能会在社区中引入更多智能工具,如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家居设备,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社区管理效率。
湾区智慧:香港速度与内地经验的融合创新
九龙妇女联会主席冯务君透露,社区客厅试运营期间数据显示,项目已累计服务超3万人次,夏季洗衣房日均使用率达峰值。她认为内地社区食堂的模式值得借鉴。特别是针对长者和年轻家庭,社区食堂可以提供便捷的餐饮服务,减轻居民的负担。未来,计划将内地的社区食堂模式融入到共享客厅中,邀请外部机构提供餐盒,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水平,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她希望通过邀请内地专家到香港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的水平。这种跨地区的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地问题,也为未来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语:共融之路的香港实践
从逼仄劏房到共享客厅,高山道项目不仅拓展了基层家庭的生活半径,更重塑了城市温度。正如社区墙绘“狮子山下”所寓意的,政商民三方协作的“香港速度”,正在书写基层治理的新范式。陈礼善提出的“毫米级关怀”设计理念,冯务君团队数据驱动的运营实践,共同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共融之路——在理性规划与感性温度的平衡中,为全球高密度城市治理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