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即便把我国圣母院的所有宝物加起来,也不能同中国的圆明园媲美。”
中国圆明园,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之首,历经150多年的建造,成为了“万园之园”,却在1900年迎来了它的浩劫。
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落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将他变成了西方列强眼中的肥肉,遂掀起了将他瓜分的热潮。
民族危机摆在眼前,除了那些反抗帝国主义的民众还在顽强斗争外,清廷却选择割地赔款以息事宁人。
然而,贪婪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
列强们不断地挑起战争,清廷就不断地赔款。随着赔款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赋税也越发沉重,民间开始悄悄组织群众,对清廷的搜刮给予反抗。
随着民间组织的不断壮大,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军机大臣刚毅向慈禧奏请,将义和团收归清廷,用以消灭洋人。于是,义和团开始“扶清灭洋”,进攻租界,拆电线、烧教堂、毁铁路......
如此一来,西方列强妄图吞并大清帝国的野心被掐断,他们照会清廷,令其取缔义和团,随即进行了各种挑衅。可是,列强的做法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激起了许多清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加入到护国斗争中。
眼看着大清王朝已然无法控制局势,各国列强纷纷调集海军在渤海进行挑衅,一再张显他们将用武力干涉的意图。
1900年6月,列强们再也按捺不住,遂实施了联合征华计划,战争爆发了。
清军首领倪赞清带领手下士兵和义和团民众守在廊坊车站与八国联军对峙了数日之久。待到兵戈相见,清军和义和团民如潮水般冲了过去。一阵战鼓声、呐喊声、刀枪碰撞声过后,将八国联军打退到了天津
廊坊一战,终究是打出了气势。
接下来,八国联军调整进攻方案,由沙皇俄国的海军将领指挥,转而进攻我大沽口炮台。
战事异常激烈,守军们坚决抵抗,就在击沉6艘敌军舰后,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
罗荣光牺牲后,失去指挥的守军随之乱了阵脚,敌人趁机猛攻,大沽炮台瞬间失守。
消息传到皇宫,慈禧遂召开御前会议,正式下诏向各列强国“宣战”,并贴出杀洋人者悬赏的告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过程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他们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国土。坚守海兰光寺的聂士成带领士兵血战八里台,直到身中7弹,腹破肠流而亡。
见进攻受到重阻,联军人性尽失,数次发射了毒气炮,攻陷了我天津城。在这期间,清军将领马玉昆、吕本元和义和团首领李来中誓死抵抗,不但消灭了数百联军,还击毁了敌人的毒气炮。
然而,敌我悬殊终究是太大,装备也是天壤之别,北京最终还是失陷了。此时的慈禧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带着光绪帝逃之夭夭。
八国联军遂从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广渠门破城窜入,他们不但大肆劫掠财物,还残杀百姓,尤其以沙皇俄国最甚。
1900年7月,沙皇俄国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将居住在此的数千中国人近乎全部杀害,据事后统计,通过泅水逃出来的尚不足百人。接着,他们又跑到江东64屯,将那里的上万居民驱赶到黑龙江边进行杀害,有被枪杀的,有被斧头砍死的,最后杀不动了,更是残忍地悉数将其逼入江中淹死。
再接着,沙皇占领了齐齐哈尔,逼死了守军将领寿山。随后,他们一路占领吉林、辽阳、沈阳,所到之处,旨在烧杀掳掠......
1900年11月,沙皇俄国入侵至奉天,威逼奉天将军增淇签订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这种欲将军事占领合法化的行为遭到了中外强烈反对,沙俄的计划随之作废,但他们的贪婪之心却并没有被浇灭,他们伺机大肆掠夺了中国大量的各种资源和宝藏。
12月战毕,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望被洗劫一空的圆明园,已经化为了灰烬。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奇珍国宝,都被扫地遂尽,拿不走的这座园林,也以一场大火终结了它的存在。
强盗就是强盗,拿走你的,还要几近破坏,而圆明园的劫掠,只是他们作为强盗所洗劫的一个点而已。
从此以后,我们国家的稀世珍宝和文化收藏便大量流落海外。
100多年过去了,世界上出现了四大博物馆,它们分别是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沙皇俄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经过数度易主后,那些被他们劫掠而去的中国文物却延续了下来。
如今,它们就躺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的三楼。
走进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的三楼,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种视觉冲击,那满墙的中国文物,无疑深深刺痛着前去参观的每一个中国人。
映入眼帘的佛像,已经没有了完整的躯体,只剩下孤零零的佛头愁容满面地斜望着前方,好似在思念;那些满墙支离破碎的残片,曾经可是无比恢弘的壁画呀!所见之处即是如此,未见之处,应该还有无数的孤品正扔在库房中蒙尘。
历史再一次浮于眼前,当初的劫掠是多么的残暴,揭不下来就切成块儿拿走,之后拼接起来就是“战利品”,佛像太重,便将躯干砸碎,只带走佛头......
怪不得去看过的网友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残缺的不是躯干,是民族的尊严;翘首的不是思念,是无限的不甘。”
曾记否?
上世纪初,科兹洛夫盗掘黑水城,沙俄令他“专心挖宝”,那些佛塔中的经卷、佛像、金器、银器,以至于掩埋这些文物的沙土都用筛子过滤后拿走了。
这里最为讽刺的却要追溯到西夏,成吉思汗死后,蒙古遭遇了灭族屠城,元朝历史的记录便出现了缺失与空白。
然而,科兹洛夫在挖宝的过程中就挖出了许多西夏的东西,那段空缺的历史便有了揭开真相的可能,然而这把钥匙,却被锁进了冬宫的展柜里。
曾经沙俄的疯狂掠夺“筑起”了如今冬宫的“宏伟”,8000多册西夏文献占据了它藏品的80%,我们的学者要研究,只能远赴俄罗斯“借阅”。
真正的底蕴,是不需要劫掠的。
用别人的文物来装点自己的“文化殿堂”,将来拿什么延续?那些佛像身上剥落的金粉,那些壁画无从修复的裂痕,那些积满异国尘埃的经卷,只有回到本土,才是历史的见证,陈列于异乡,只是殖民的罪证。
希望全世界文物的归属,不再是冰冷的展柜,而是让它回到诞生的地方。
拼凑他国文明,凑不出真正的宏伟。
我相信,走进冬宫的三楼,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带着微笑欣赏。
对于文物回家,我们的呼唤一直不会停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内容素材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