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的7种食物!
提醒爸妈一定要扔!
有些食物一旦变质
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再节俭也不能吃!
1.有哈喇味儿甚至发苦的坚果
坚果如果储存不当,轻则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儿,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氧化分解的产物还会刺激胃肠道而引起胃肠炎;重则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耐高温,280℃以下很难被破坏。
预防建议:不要吃有苦味的坚果,坚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儿、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
2.泡时间长的木耳
木耳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产生的耐热毒素,这种菌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产毒最佳温度是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发季。由于无臭、无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来。米酵菌酸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不存在安全剂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40%以上。
在以往发生中毒的案例中,泡发时间大多超过1天,如果控制在几个小时内,一般不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根据比较试验,散装木耳更容易携带产生毒素的椰毒伯克氏菌。在25℃以上的环境中泡发,米酵菌酸产生的速度快。
预防建议:选择正规的包装木耳,在泡发前清洗干净。泡发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温度尽量在25℃以内(最好冷藏泡发)。在泡发过程中可以换1~2次水,如发现发黏或有异味及时扔掉。如果需要过夜,尽快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尽早食用。
3.发芽的土豆
发芽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素。龙葵素是一种天然毒素。一旦土豆发芽、变绿,龙葵素含量就会急剧上升。在芽眼四周和变绿部位,含量极高,每100g可达500mg,因此食用是非常危险的。
人一旦误食,轻则可能出现咽喉灼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一次吃进50g已变青发芽的马铃薯(约含200mg龙葵素)就可发生龙葵素中毒。
预防建议:在购买土豆时,尽量挑选表皮光滑、颜色正常的。储存土豆时,最好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超过10℃),避免阳光直射。土豆发芽或者表皮变绿,最好就别再吃了。
4.发苦的瓜果
葫芦科瓜类(瓠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等)变苦,是因为产生了苦味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预防建议:挑选瓜果时,要观察表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腐烂痕迹,选择表皮完整无磕碰的。
5.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
腐烂的蔬菜和水果即使去除腐烂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和霉菌污染,产生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除了毒素外,腐烂的蔬菜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有实验发现,发霉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2倍。
预防建议:蔬菜应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一旦发现蔬菜部分腐烂,最好就整个丢掉。
6.红心的甘蔗
每年的2~4月,天气逐渐回暖,甘蔗容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会产生3-硝基丙酸,出现“红心”。
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中毒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痛等,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建议:购买甘蔗时,注意观察切面颜色,如果发现红心或有酒糟味等异常,咱就不要买了。
7.死掉的螃蟹
螃蟹尤其是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除了活物,也会吃一些腐烂的食物,携带大量细菌。一旦死亡,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体中的蛋白质,产生大量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
组胺具有较强毒性,即使烹饪后也无法完全消除。有实验发现,这些胺类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
食用死蟹可能导致过敏性中毒,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建议:购买螃蟹时,挑选鲜活的,不要因为死蟹便宜而购买。烹饪前如果发现螃蟹已死了几小时了,咱就别吃了,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来源:科普中国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孙浩翔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