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LaLaport上海金桥开启2025年度重要主题活动——“啦啦宝都LaLa可持续创艺节”,今年带来的是“LaLaの⾈”主题展览。
在年中探讨“可持续”主题的旺季,项目与时俱进以“诺亚方舟”为灵感,通过呈现海洋生物与啦啦之舟的和谐共生,脱离被污染和捕杀困境的沉浸式场景,描绘了在现代化语境下对于环境保护、生灵和谐共生等话题的反思。
现场的视觉焦点,表现了巨鲸的自然陨落,换来了万千⽣物的活跃,使得整个⽣态系统得以被供养与唤新,自然生态的生生不息在此体现。
不过本文并不仅聚焦于可持续话题,LaLaport上海金桥的主题活动,带来了有别于其他项目的不同看点——伴随此次主题活动,共同呈现了同济⼤学设计创意学院打造的《五感的延伸》作品展以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带来的《和其共⽣》作品展。
在持续一个月的活动期间,还会有同济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陈士超老师开启讲座等互动活动。
以上述内容为线索,如果关注过LaLaport上海金桥往届主题活动,会发现这已是项目与上海高校的又一次重要联袂共创。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已经来到了第6期,作为一个开业才4周年的商业项目,可见与高校联动的频次、权重之高,前几次活动,均是与同济校企的深度合作。
2021年至2024年底期间,LaLaport上海金桥先后打造过多个基于可持续理念、创意设计等能够结合商业和高校共创的主题活动。
其中2022年末大主题中共创「2022趣造节」最令我印象深刻,参与活动的高校青年各选择一个LaLaport上海金桥的品牌作为设计对象,针对该品牌设计占地面积不超过四平方米的6组展陈装置,完成品牌传递、展示、用户体验等功能,是高校生走出校园,与商业内容共创的有趣尝试,也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在活动内容中融入商业的呈现。
既然已经成为了“保留节目“,项目也顺势借此契机,在今年将这份“坚持”正式进行品牌化打造——与强调“万物皆有来世”可持续价值观的高校可持续内容平台“内里百货”共同推出全新主题品牌“LaLaCampus”。
“campus”既是校园又可指代园区、营地等活动场所。从品牌命名可见项目期望自身与高校领域进行深度的整合,并发挥商业空间的附加值,持续打造主题活动的决心。
我曾分享过包括创智天地、松江印象城等毗邻大学园区的项目,在商业运营企划中与高校进行联动的案例。那么看似主要面向大众消费的LaLaport上海金桥做“LaLaCampus”又有何逻辑依据以及参考价值呢?个人认为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
1、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商业项目需要差异化运营切入点。
LaLaport上海金桥作为区域型一站式综合体,主要面向金桥片区周边家庭及写字楼客群,是全客层友好,理论上大可以以家庭为运营重点。
但这类项目在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的当下,很容易被冠以“同质化”标签,因此优质的商业项目会努力挖掘出自身的差异化价值并将其放大,我在《商场有文化,一般不会差》一文中对该理念有做过详尽评述。不论文化、艺术、自然、运动,还是高校群体,底层逻辑是相似的。
如果评选LaLaport上海金桥最核心的话题亮点,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会投票给自由高达立像以及结合品牌举办的各种高规格活动。他成为更多年轻人会前来打卡的动因,使项目即使并非毗邻高校园区,也足以支持其在制定差异化运营策略方向时,瞄准更广域的年轻消费群体——也许除了打卡自由高达立像外,他们可以有更多理由来到项目,甚至参与进项目。
直接与高校合作成为方案之一,一方面对于年轻客群而言,可以提升他们对项目的认知度,在校园群体内形成口碑效应;另一方面不论是共创的过程还是最终呈现的作品,都具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则能反哺提升常规大众的消费体验,让客人进场后,感受到有别于其他同类项目的独特调性——更多青春洋溢和现代青年思潮。
2023年的善物·非遗创新季
2、可持续、创意,是商业项目与高校群体具有共性的“常青”关键词。
从上文所述过往案例会发现,年中的共创活动,均会聚焦于自然、环保等可持续理念相关的内容。
我在《三个小故事看上海荟聚对“可持续”理念的另类解读》一文中有说到,每年的春季几乎所有的优质项目都会打造可持续主题相关的活动。艺术装置、二手交易、环保市集、二次创作等都是常见的形式。
而深入高校进行合作产出则带来了不同视角,商业项目从“表演者”转变身份成为舞台,带人们看到当今更多年轻人对可持续思潮的理解,以及对当下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这些,足以为面向未来客群的商业项目带来启发,更易与新一代的消费者同频。
2024年的万物共生大会
某种程度上,项目与年轻人的共同成长,也是可持续的一种另类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这又与三井不动产提出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旨在说明集团希望共生、共存、共创、创造新价值的理念,而LaLaCampus则是共生生命力的体现。
热知识:高校生每年都会更新换代,于是就会有新的理念和想法注入,因此不用担心受困于思维和灵感的枯竭,新一代的人会有新的灵感,这又与可持续理念一拍即合。
3、LaLaport上海金桥是具有国际视野的。
作为外资开发商,本身就具有国际化标签,能够带来不少关于商业项目的运营、服务先进理念。
大的来讲,LaLaport上海金桥为上海带来了日本以外目前唯一一则1:1高达立像,打造地标,从事件能级而言,完全不亚于品牌在上海开一则世界级高规格首店的效应。
从小的来讲,我也曾在《LaLaport上海金桥 | 简单实用主义典范》一文中分享过项目作为日系开发商有别于绝大多数优质商业项目对于用户体验的思考。
这些都是LaLaport上海金桥为行业输送的价值。
当今高校生同样拥有和需要国际视野的熏陶,除了在校学习、交流,以及互联网零时差了解世界外,与商业项目的“实战”共创,可以让高校群体的思想得到落地展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校内无法获取的社会认知经验,与消费者共同拓宽视野。
4、这是一项务实、高性价比的运营策略。
在当今商业环境下,绝大多数商业项目并没有一掷千金与世界级艺术家合作或者打造超大型企划活动的条件,因此如何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创造出特色的主题企划、产出有价值的内容,是周边很多做市场营销的朋友遇到的难题。
虽然高校生的作品可能相对大艺术家而言稍显稚嫩,但不代表不配得一个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舞台。
商业项目有不同的定位,有些在核心商圈,确实要做门面担当,要有头部的内容去秀肌肉。
更多项目则深入城市肌理,需要产出具有亲和力的内容,高校的创意创新作品可能就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朋友,除了上文多次提及的理念、思潮外,其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也不可多得,且与LaLaport上海金桥本身的气质吻合。这些显然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比随意布置一些美陈、装置更有意义。
最后想说,作为行业评述自媒体,我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商业项目的视角在进行考量和解读,例如如何选择策略和企划方向,如何为社会和消费者赋能等等。
但是其实站在高校群体端,他们则有不用的视野和自我认同。对于高校生而言,正是最美好、青春、张扬的人生阶段,他们对于世界、社会、自我、商业的认知,也许未来会改变,但就在当下,高校生将这些热情运用到与商业项目的共创中去,对他们而言,就是在为项目赋能,带来宝贵的创意和思考,从而让这个商场变得有所不同,他是一种冲劲、敢想敢做、不惧失败的态度,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但在被社会磨平棱角后已经丢弃的宝贵财富,这才是LaLaCampus最具价值的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