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中国高校比作星辰大海,东华理工大学绝对是最特别的。该校不仅在地质图上镌刻着“中国核地学第一校”的传奇,更在赣鄱大地绽放着理工科的璀璨光芒。这里既是钻研核技术的神秘殿堂,又是探寻地球奥秘的科学乐园。这所坐落在“才子之乡”抚州、扎根南昌红谷滩的高校,用近70年的岁月把“核地特色”写成了独一无二的成长密码。



要说东华理工大学的硬核实力,得先从它的“三重身份”说起。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该校既是我国核工业开路先锋的“黄埔军校”,又是服务国防军工和核地矿行业的“特种部队”。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达3800余亩,校园里既有现代感十足的核工程技术实验大楼,也有藏着6000余件各类地质标本的地质博物馆,“左手核技术,右手大地质”的组合拳,打得既专业又有趣。



而当我们翻开东华理工大学的学科成绩单,满眼都是闪闪发光的“硬通货”。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种培养层次在地方高校中堪称“顶配”。特别是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稳居全国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校的地球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可是全球学术圈的“顶级俱乐部”入场券!



在人才培养上,东华理工大学玩得比“铀浓缩”还要精准。该校构建了“核学科牵引、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培养体系,学校现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61个面向全国招生,2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被遴选为江西省高校星级专业,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高水平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学术实力和人才培养,东华理工大学的口碑,在江湖上早已是“铀口皆碑”。近70年来培养了23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既有发现大型铀矿床的“找铀功臣”,也有攻克核废水处理难题的环保专家。校友们用实力织就了一张覆盖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东华网络”,以至于中核集团、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招聘时总会默契地留出“东华通道”。

站在选择大学的十字路口,东华理工大学既有踏实沉稳的理工底蕴,又迸发着创新求变的青春活力。如果各位考生对核地学科充满热情,那东华理工大学绝对值得你报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