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的夜色,是美军的‘坟墓’”,这曾是敌我双方都心照不宣的 “共识”。然而在长津湖战场,局势却发生了惊天逆转。

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军五十八师,遭遇了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装备了高科技武器的德赖斯戴尔特遣队。

长津湖战役打响后,由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两个美军步兵连以及两个坦克排组成的德莱斯戴尔特遣队,气势汹汹地开赴战场。这支千余人的队伍,配备了 140 辆汽车、近20 辆坦克以及几十门高速装甲火炮。他们奉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之命,火速增援下碣隅里—— 这里可是陆战一师师部所在地,聚集着整个师的高级将领。德莱斯戴尔特遣队从古土里出发,凭借坦克装甲的优势,连续突破志愿军的几道防线,还率先抢占了一处小高地。这高地地势险要,掌控着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通道。一旦志愿军拿不下这个高地,长津湖撤退的敌人就能南北打通,很可能扭转整个战局。而志愿军五十八师接到的任务,就是拔掉这个阻碍。



战士们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向团长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满是心酸的请求:“仗都打了两天了,大家粒米未进,能不能每人发两个土豆,两个就行。”团长听后,泪水夺眶而出。因为这个要求,他实在无力满足。鸭绿江大桥遭美军飞机狂轰滥炸,装备、物资和粮食根本运不到前线。看着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只是想吃口东西都如此艰难,团长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只能紧紧抱住冻得瑟瑟发抖的战士。实际上,就算土豆能运到前线,也早就冻成了坚如磐石的冰块,用枪托都很难砸开。

11月29日上午,战斗正式打响。本就火力强大的德莱斯戴尔特遣队,又迎来一个美军坦克营的增援。志愿军心里明白,只要打掉领头的坦克,就能阻断这条公路。激战中,志愿军的迫击炮弹药很快消耗殆尽。179团一营一连三排,包括副连长寿智高在内,只剩下27人。面对美军的重型坦克,他们的迫击炮即便命中,也只能在坦克表面冒起一缕轻烟。寿智高先后派出第五组、第六组,直至第八组,27条鲜活的生命都进入了倒计时。一旦敌人的坦克开始移动,为后续队伍让开道路,顺利通过峡谷最窄处,再想攻击敌人就难如登天了。



寿智高,这位来自浙江绍兴,在华东战场就荣立一级战斗英雄的勇士,看着阵地上仅剩包括自己在内的 3 人,毅然要求另外两人掩护自己,双手各抱一个炸药包,迎着密集的炮火扑向坦克。两声巨响过后,这辆坦克虽然夺走了 27 名志愿军勇士的生命,但最终起火瘫痪,峡谷公路上的敌人被成功拦住。战士们冲下山谷,向德莱斯戴尔特遣队发起最后的冲锋。然而,敌人弹药充足,给志愿军造成大量伤亡。更糟糕的是,有两辆卡车竟然顶开了燃烧瘫痪的坦克,前方就是一座水泥桥。要是敌人跨过水泥桥,分割围歼敌人的计划就全泡汤了。

二营副营长毛兴表觉得炸坦克难度太大,决定先炸桥,绝不能让敌人逃脱。他亲自冲向桥头,却不幸被两发坦克炮击中,壮烈牺牲。毛兴表是浙江奉化人,在新四军时就因立下特殊功勋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还曾参加开国大典。战斗不到 3 个小时,两位一级战斗英雄壮烈牺牲的消息,震惊了第九兵团。



即便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德莱斯戴尔特遣队也只是被截断退路,还没被彻底歼灭。终于等到夜幕降临,179团派出一个连投入战斗。都说夜晚是志愿军的优势时段,可没想到,没多久连长和指导员就不幸牺牲。侥幸归来的战士说,美军的枪法变得越来越准,以往感觉他们是盲目射击,如今在漆黑的夜里却能精准点射。直到付出10名战士的生命代价,才找到敌人的射击点。审讯俘虏后,志愿军才知道敌人使用了夜视器材,也第一次有了 “红外线” 的概念。

这支不到千人的特遣队,配备140辆装甲汽车、二十几辆坦克、上百门火炮,还有红外线射击能力,巨大的装备差距让这场战斗异常艰难。回顾这场战斗,其中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