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的油爆声
与锅铲碰撞声交织成曲
20口铁锅前
头戴高帽的乡厨们
挥铲如剑
菜香味扑鼻而来
今天上午,“武川食色 五味争鲜”武义县乡村厨神选拔赛暨地标特色菜(小吃)挑战赛在武义古城火热举行,武义宣莲、武阳春雨茶、桐琴蜜梨等武义地理标志产品在乡厨的巧手中化作一道道创意菜肴。
经过一上午比拼,评审多轮打分,6家“武义地标美食体验店”、10道“武义十佳地标特色菜”和10道“武义十佳特色小吃”出炉。
20组乡厨现场亮绝活
现场,柳城畲族镇古街里餐厅厨师洪小卫的作品吸引大家目光。他端出的宣平茶香莲蓉豆腐,将宣平莲子与武阳春雨茶融合,豆腐嫩滑、莲蓉绵密、茶香清爽,地标食材碰撞出独特风味。另一侧,厨师徐美如制作的莲子乌米粽,用乌饭、宣莲和三层肉填满粽叶,粽香中透着咸鲜。“食材都是当天采买,要留住山野本味。”
麒麟阁酒店厨师叶辉带来宣莲三宝——以鸽子、牛鞭搭配宣莲炖煮,既有药膳功效,又突出本土特色。另一道宣平莲子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法结合,清甜不腻,引得大众评审金俊连连称赞:“莲子香在嘴里化开,忍不住想再夹一筷。”
赛场上,蜜梨石斛糕、石斛老鹅煲等养生菜品同样吸睛。莲塘阁农家乐用散养老灰鹅与新鲜石斛慢炖,汤汁浓郁;蜜梨与石斛制成的糕点,既保留水果清甜,又增添滋补功效。金俊开了抖音为线上粉丝现场直播,直播间里,粉丝们直呼“隔着屏幕闻到香”。
地标产品与乡菜深度融合
“这场赛事是武义地理标志产品与美食文旅的首次深度结合。”武义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和广告监督管理科负责人潘杨斌介绍,武义有武义宣莲、武阳春雨、武义灵芝、桐琴蜜梨、武义铁皮石斛等地标产品,这些都是天然好食材,把它们融入参赛菜品,既展现食材潜力、乡厨技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数据显示,武义宣莲种植面积近千亩,每年干莲产量超600吨,产值达1.2亿元;桐琴蜜梨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达1.2万吨,年产值6000多万元。比赛中,乡厨们用毛竹筒盛装菜品、以传统雕刻装点蜜梨,这些“土味”创意,实则是地标价值的延伸。潘杨斌表示,未来将推动“地理标志+”融合发展,延伸种植、加工、旅游链条,让地标溢价真正转化为乡村经济效益。
创新手法也让传统食材焕发新生。乡厨将西式果胶技术用于莲子糕定型,用速冻工艺锁住蜜梨鲜甜;宣莲三宝融入药膳文化,既保留煨汤古法,又契合现代养生需求;摆盘上,运用根雕、绘画、书法等艺术。本次赛事裁判长、浙中“百县千碗”研究院院长、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烹饪教授刘根华评价:“地标美食不是守旧,而是在特色中寻求突破。”
让一道菜带动一座城
作为2025年金华市乡村厨神争霸赛县(市、区)赛收官之战,武义站比赛让刘根华印象深刻。“此次比赛融入地标产品,乡厨们选用了本地特色原材料,让传统菜肴进行升级。一道道创新菜吃的是家乡味道,承载的是乡愁记忆,传递的是地域文化。”
与去年全市举办的2024“金华火腿杯”厨神争霸赛不同,今年厨神大赛聚焦“乡厨”“乡菜”,旨在挖掘各个乡村特色菜肴,让一道菜带动一座城、带动一家店。
什么样的菜品
才能打动评委和食客?
赛后,刘根华作了分享↓↓
评比有两个侧重点,一是要好吃,用好的原材料做出好味道,二是通过比赛挖掘各地美食和好厨师。
“县(市、区)赛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乡厨拼厨艺、想创意,诚意十足,展现了当地好味道,也尝到了平时少见的乡土美食。如这次比赛中,有选手用武义番薯丝做点心,让传统菜品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县(市、区)赛落幕后,全市比赛即将开展,刘根华也为入围选手支了招。要仔细研读评判标准,“乡村菜要有乡村魂”,不必刻意追求过度精致,他建议选手要在讲好菜肴故事上下功夫。此外,他透露之后的比赛中,或将以菜肴营业额来比拼,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