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析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政策—意愿”密码,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统筹新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关系及实践路径(24&ZD106)》支持,西南石油大学“汽车强国”挑战杯团队8位本科生历经3个月的实地调查、理论研究和平台评论数据分析,自主构建了“规制—立场”逻辑统合中观分析框架,运用“质性+量化”混合研究方法,给出“政策—意愿”传导机制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优化路径,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撑。
紧跟时代脉搏,聚焦热点议题
2014年5月24日,国家领导考察上海汽车集团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政策、技术、市场”三大引擎的强力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先导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华丽蜕变。2023年,新能源汽车更是超越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从“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到“标准+生态”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涵盖规划管理、示范宣传、经济激励、基础设施、路权优先五大类别的推广政策体系。
图1 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广演进历程
然而,北京商报深蓝智库发布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观察报告》显示,尽管政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仍有待提升。从购车意向上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占比51.26%,传统燃油车占比36.13%,暂无购车意向的占12.61%,政策推广力度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在此背景下,西南石油大学“汽车强国”挑战杯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研究热点,深入探究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图2 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
多元创新融合,探寻影响路径
团队研究成果《“规制—立场”统合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26个试点城市的调查》兼具理论、方法、应用三重创新。理论创新方面,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SOR)、解释水平理论(CLT)和购买者决策理论,自主建构了“规制—立场”逻辑统合中观分析框架,并创新性地将“解释水平”这一崭新的调节变量纳入其中。方法创新方面,采用CiteSpace文献知识图谱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主题情感与fsQCA组态分析“三角验证”方法,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用创新方面,研究样本覆盖26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省会城市,回收有效问卷1990份,具有良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报告指出:(一)推广政策通过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其中示范宣传影响最强。(二)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是提高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核心因素。(三)解释水平在推广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四)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类型、拥有车辆类型对购买意愿呈显著性影响。报告给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补能”便利性;优化路权管理,差异化、智能化保障通行优先权;强化公私领域用车示范,塑造新型用车出行理念;做好“后补贴时代”的经济激励,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区分地域人群画像,精准匹配政策组合;走好“必由之路”,实现“标准+生态”双重引领等6项15条政策建议。
兼具多重价值,助力产业发展
团队研究报告展现出良好的理论、实践与政策价值。理论价值层面,探究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揭示宏观政策设计与微观购买意愿之间的中观作用机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五大传导机制,fsQCA分析得出“感知便利型”“感知价值型”2条高购买意愿路径和1条“感知风险型”低购买意愿路径。实践价值层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碳”目标愿景下,有利于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打通产业内循环;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助推生态环保;有利于终端用能替代,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政策价值层面,报告提出打造“15分钟充电圈”;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路权优先政策设计;“军车示范”;革新用车出行理念;从“补购车”转向“补行为”的动态补贴;区分地域人群画像,精准匹配3条政策组合路径;“油电跨界融合”,“标准+生态”双重引领等7条崭新的政策建议。
团队齐心协力,彰显拼搏精神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享有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美誉。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
据悉,西南石油大学“汽车强国”挑战杯团队成员来自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工作等3个本科专业,他们发挥西南石油大学“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协力挑战框架模型构建、方法组合使用、问卷实地调研三大核心任务,诠释了青年大学生挺膺担当和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图3 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照片
展望未来,团队表示将继续扩大研究样本到全国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探究fsQCA组态分析路径与不同城市的匹配,深度剖析典型城市的“政策—意愿”作用机理,进而有效释放研究的产业、环保和安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