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就党政机关格精简会议提出要求:召开会议严格实行计划管理,能不开的坚决不开,可合并的坚决合并。从严控制会议规模、会期,合理确定会议规格和参会人员范围、层级,不搞层层陪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效率。
(5月19日《现代快报》2版)
一纸新规直击积弊,一场变革势在必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党政机关“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合并的坚决合并”,敲响了整治“文山会海”的警钟,向“一天不开会就难受”的形式主义痼疾发起总攻,更传递出党中央力促干部队伍回归实干、提升治理效能的坚定决心。
“文山会海”曾长期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部分单位陷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圈,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实则陷入低效循环。一些会议动辄要求基层干部层层陪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有的会议内容空洞、议程冗长,缺乏实质性讨论与决策,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产物。这种现象不仅挤占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时间,更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导致政策执行“空转”、民生问题拖延,严重削弱政府公信力。基层干部疲于奔命于各类会议之间,无暇深入一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会越开越多,事越积越难”的恶性循环。
此次《条例》强调“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正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精简会议绝非简单的数量削减,而是对行政效能的全面革新。一方面,“计划管理”“合并同类项”等要求,倒逼各级部门在开会前充分评估必要性,明确会议目标、议程与成果预期,避免“为开会而开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严格控制规模与层级,杜绝“上下一般粗”的机械传达,让会议聚焦关键议题、核心决策,提升议事效率。
整治“文山会海”,更需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惯性。长期以来,部分干部将开会等同于履职,将文件印发等同于落实,本质上是责任意识淡薄、担当精神缺失的表现。“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的背后,是对“以实干论英雄”政绩观的重塑。要多到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多在项目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检验工作能力,多干点实事比啥都强!
向“文山会海”亮剑,让实干担当成为时代旋律。“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这不仅是会议数量的减法,更是治理效能的加法、作风建设的深化。“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是向“会贩子”发出的最后通牒,惩罚措施必须做到让那些“一天不开会就难受的人”更难受、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