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来临,养老金调整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正全力推进2025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落地实施工作。从历史上来说,这个月发布养老金调整通知的概率很高,值得期待。
作为关系数亿退休人员福祉的关键政策,相关部门正稳步推进各项实施细则的制定与落实,确保调整方案既体现制度公平性,又兼顾可持续发展要求。每年的调整都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平时我们经常探讨哪些人的涨幅高,这次不如换个角度,盘点一下哪几类情况下获得的养老金增幅少。
第一种情况:缴费年限较少的退休人员
我们都知道养老金的调整与累计缴费年限有关,各地调整方案里更是有一项直接与工龄挂钩的调整项目。此外,不少地区设置了不同的工龄单价,缴费年限越长一年对应的增加额就越高。
比如,2024年浙江养老金调整方案规定累计缴费年限15年以内的部分一年增加1.1元,16年至30年的部分一年增加1.8元,31年及以上部分一年增加2.2元。20年累计缴费年限和40年累计缴费年限这部分的增加额分别是25.5元和65.5元。
20年工龄是40年的50%,按照浙江2024年方案算出的挂钩累计缴费年限增加额却不到39%。
第二类:年龄较少的退休人员
各地的调整方案均会设置高龄倾斜增加额,即对达到一定年龄的退休人员给予额外的增幅。一般来说高龄倾斜增加额的享受年龄标准是70岁以上,有两个地区例外,一是北京规定65岁便能享受;二是浙江规定65岁的女性退休人员可以享受,男性退休人员和其他地区一样,要到70岁才能获得高龄倾斜增加额。
正是有了这点,年纪较大的退休人员在调整养老金时存在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超过80岁以后,往往能享受最高一档的高龄倾斜增加额。相反,绝大部分地区不到70岁的“低龄”退休人员的增加额会少一些,毕竟少了一个调整项目。
第三类:所在地区平均养老金较低的退休人员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收入情况差异较大,养老金水平同样如此。当地的经济条件是会影响养老金增加额的,同样是月入3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25年,上海退休人员的增加额明显高于河南,与当地的平均养老金水平相关。
哪些地区的平均养老金比较低呢?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部地区,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部分大家印象中收入水平不高的地区因存在特殊制度平均养老金反而不低。像西藏的平均养老金和每年的调整均是全国最高的,宁夏、青海、新疆也位列前列。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三类导致养老金调整偏低的情形只是相对较低。什么意思呢?比如您的年龄不大,但累计缴费年限长且在平均养老金较高的地区,那么增加额不会很少,但相比当地其他条件类似、年龄超过70岁甚至80岁的要少一些。
如果您的情况同时符合上面的三项或者两项,那么调整金额可能会比较少一些。当然,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会倾斜中低收入人群,这意味着您在今年获得的增加额也许会比往年多。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