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广播里说下周华北要遭倒春寒,小麦正拔节呢这可急人。往年这时候赶上降温,地里没护好的麦苗轻则黄叶重则减产。村东头李叔去年贪早没盖地膜,返青期遭冻后亩减产百来斤。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老天爷今年偏跟咱较劲似的。
农技站老王前天挨家叮嘱,夜里气温跌破5℃就得赶紧盖地膜。
有老把式说熏烟能增温,可现在不让随便点火,这法子还中用不?
我个人觉得,还是得把传统经验和科学法子结合着来更靠谱。
镇上发的防冻剂得抓紧喷了,说明书说拔节期前用效果最好。
咱散户没钱弄大棚,至少得准备好秸秆碎草,降温前铺麦根行不?东北那疙瘩开春也闹霜冻,人家提前给果树浇封冻水挺管用。咱这儿小麦怕冻根子,是不是也该在降温前浇回“抗寒水”?
可有人说浇水后遇冷更易结冰,到底是浇还是不浇?这成了争论点。
村西头张婶已经开始张罗地膜了,她说宁可多花俩钱也不能赌天气。
去年县农业局做过试验,盖膜比不盖膜的麦田抗冻率高30%呢。要是来不及盖膜,叶面喷点磷酸二氢钾也能增强抗寒力,这是农技员说的。
现在最愁的是那些承包大户,几百亩地咋在降温前完成防护?
听说乡里能借到大型喷药机,不知道联系村支书能不能安排上。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护苗的事儿可是刻不容缓。我瞅着天气预报里的降温曲线,心里直犯嘀咕:今年收成到底咋样?其实老辈人看云识天气也有道理,可手机上的预警来得更快更准。
咱不能全靠老经验,也得跟上新法子,两头准备着才保险。就像去年闹干旱,有人等下雨耽误了浇水,最后减产后悔莫及。
这次倒春寒预警早,只要咱把防冻措施做到位,减产应该能顶住。但还有个事儿让人犯难:万一降温时赶上大风,地膜能不能扛得住?
或许可以在地膜边上多压些土块,再拉几道绳子固定,这样更稳当。说到底,种地就是跟老天爷打交道,咱得既勤快又会琢磨。镇上的农业补贴下来没?
买防冻物资要是能报销,咱压力也小点。不管咋说,明后天就得把准备工作全落实,等降温来了可就来不及了。
周边几个村都在行动,咱可不能落在后头,误了这茬麦子可咋办?
最后再提醒一句:护苗如护娃,多上心才能有好收成。现在该做的就三件事:查天气预报、备齐物资、明早下地干活!要是拿不准咋做,赶紧去村部找农技员老张,他天天在地里盯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