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在“大厂专1”路公交车终点站潞城地铁站下车
链通京津冀
20多年前,河北燕郊的韦女士带着儿子去北京就医,拼车后再换乘公交,路上需花费近3个小时。如今,从她家门前的公交站上车,能直达北京的地铁站。在京工作8年的雷先生也靠着两地通勤便利的条件,在北京挣钱、在河北生活,降低了住房成本。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融合加快,跨省通勤族越来越多。据北京市交通委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环京通勤人员约70万,其中廊坊“北三县”通勤者超20万。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三地之间的交通网越织越密,同城化效应愈加凸显,交通一体化成果惠及三地群众。目前,北三县范围内,除北京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运营的26条进京公交线路外,加上本月新开通的河北“大厂专1”进京通勤线路,至少27条公交线路助力居民跨省通勤。
大厂专1
首条进京的外埠公交路线
大厂居民不再“拼车”上班
以前周日一到晚上8点,家住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冯先生就得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点开一个“拼车1群”,上下翻找后退出,再点开另外“拼车3群”……因为家附近没有直达北京工作地点的公交车,他只能选择和邻居拼车。
如果到了晚上11点还没抢到的话,第二天早上他就要开自己的车到北京六环外,停好车后再换乘公交、地铁。
今年5月8日,河北“大厂专1”路公交车正式开始开通,往返于通州区的潞城地铁站,成为第一条从河北开进北京的外埠公交线路。线路起自河北大厂,终点为北京地铁6号线潞城站,中途设12个停靠站,在早晚高峰通勤时段运营。冯先生所住小区就在公交线路之上。
早上6点,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榕枫园小区南门。这里是“大厂专1”公交车的始发站,一辆8米长的公交车正在车站处停靠,等待乘客上车。北青报记者登上这辆于6点5分发出的车辆,车内已经有七八名进京上班的乘客。
冯先生上了车,他的公司在北京南二环路附近,“在这买房住了两三年,现在小区门前就有公交车,我们不用再拼车了。”冯先生成为“大厂专1”路开通后的首批受益者。
“拼车每人10元钱,属于邻居之间互相帮助。现在有这个公交车,我就可以直接乘坐公交到潞城地铁站了,不用每天盯着群里看消息抢着报名。”冯先生说,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以来,身边的利好越来越多。比如2024年9月,连接潮白河两岸的厂通桥正式开通,之前公交车和进京上班的私家车需要绕到潮白河上的友谊大桥,容易拥堵,现在从厂通桥通过,通行速度得到明显改善。
家住潮白河孔雀城温莎郡小区的伊先生,晚上从北京返回大厂时,只需要在潞城地铁站乘坐“大厂专1”,两站地就能到家,用时仅20多分钟,非常方便。
“大厂专1”公交车线路单程约45分钟即可抵达终点站潞城地铁站。车上乘客下车后进入地铁站,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由大厂至潞城的快速通勤公交专线开通运营后,首末班车时间也基本与上下班时间吻合,节省了以往通勤方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条公交线路串联起周边16个小区,约5万余名跨省通勤者因此受益。至此,北京与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两地往返公交增至7条。
定制快巴
6条主线加33条支线
“可选择的公交车越来越多”
早上6点半,天气微凉,家住廊坊的雷先生起床洗漱,吃过早饭,和妻子儿子告别后,走到附近的燕郊印刷城公交站,7点17分,他坐上了从河北三河总站一路通往北京东三环的930公交车。
“天气预报说今天晚上天气不好,正巧我有个项目也需要尽快做出来,早点到公司也能争取早些完成工作回家。”雷先生在北京工作,他乘坐930路公交车到通州北关附近,8点准时换乘388路公交车前往地铁站乘坐1号线,不到9点,他准时抵达公司。“这通勤方式看似折腾,但我和家人搬到了燕郊,通勤时间只比原来在京居住时多了十几分钟。”雷先生介绍道。
雷先生今年35岁,河南人,2017年与女友来到北京发展。那年,他们与其他人合租在常营一处房子里,每个月房租2700元,一间北朝向15平方米左右的卧室就是二人的独立空间。那时雷先生的公司位于亦庄,每天通勤时间要1个多小时。
之后,二人搬去燕郊,用1800元租了三室一厅。起先,雷先生也一直担心通勤问题,先后查询了多条公交路线,逐一计算时间,每次上班都显得急急忙忙。慢慢地,他摸清了公交路线的规律,能够做到换乘最少、时间最短。
“9点多出发能赶上沿途的潮汐车道,可选择的公交车越来越多,有时候我感觉从燕郊坐公交去北京,比住在北京的一些地方通勤更方便。”雷先生说。
廊坊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廊坊市积极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进程,为了满足北三县通勤群众出行需求,截至目前,“定制快巴”累计开通6条主线、33条支线,投入车辆75辆,覆盖了北京国贸、望京、十里河、宋家庄、亦庄、丰台总部基地等重点区域,日客流量6500余人次。
930公交车
58辆车日均运送1.4万人次
十年之间通勤体验大变样
燕郊本地人白先生自从上大学开始,直至如今工作近十年,一直乘坐不同路线的公交车往返于北京、河北之间。在他记忆中,早年间燕郊通往北京并没有如今便捷。
“以前可以到北京的车不多,只有几趟线路可以选择。”白先生的母亲韦女士说,白先生小时候体弱多病,有一次发高烧达40℃,而从燕郊到北京的公共车太少。为了赶时间,韦女士只能抱着孩子搭乘同村私人运营的“黑车”,前往北京八王坟,再乘大1路前往南礼士路站的北京儿童医院。
韦女士说,尽管那时候930公交车已经开通了,但是由于车次太少,排队时间太长,单程少说也要花3个多小时,孩子生病了着急,也只能搭车进京再换乘公交。
待白先生上了大学之后,虽然开通了不少燕郊到北京的公交车,但频次并不高,想要坐上一趟车往往需要排队许久,也经常会迟到,必须提前一个多小时出门排队。
“之后的几年,燕郊通往北京的公交车数量不断增加,路线范围越来越广,发车频次越来越多,像811、812、813、814、815、817、818、819、930……我都坐过。”白先生说,乘车舒适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不再是以前的硬座椅,所有车上也都有空调,往返不到10块钱,所需时间缩短了近一半。
“最早的时候,930路每天运送乘客只有2000多人次,现在日均1.4万人次,最多时可以达到3万人次。”李立侠此前是930路车上的乘务员,后来乘客多以刷卡乘车为主,她完成驾照增驾后,转职成了一名驾驶员。
“以前北三县进京的公交线路只有930路,也是北三县最早的一条进京公交路线。这辆车现在早上4时15分从三河总站开出首班车,途经大厂县以及通州区,最终抵达郎家园,线路全长63公里,随着客流量越来越大,就分出多个支线。”北京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第五车队党支部书记王艳说,为更好地方便京冀两地乘客,其他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发车时间也跟着乘车通勤需求不断变化,930路车的最晚返程发车时间较之前已经推迟到了1个多小时。
北京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科技信息部经理管鑫羽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考虑当地居民通勤舒适度,从1999年起,该线路就较早地使用空调车,2016年起逐步更换为欧六排放标准的车辆,2021年起在这一线路上共投放13辆新能源车。目前仅930路就有58辆车,满足了河北三河至北京两地群众的出行需求。
本组文/本报记者董振杰王浩雄
统筹/孙慧丽摄影/董振杰
·拓展·
客五分公司开通26条线路日均服务乘客15万人次
刘京隆是北京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运营管理部副经理,他面前的一份厚厚的北三县运营公交线路表里,记载着该公司的所有环京通勤车次。其中包括香河进京的823、824、938等,还有三河进京的930、811、812、813、814、815快、818、819等以及大厂进京的816、817等。
他说,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框架下,客五分公司目前开通运营跨省公交线路29条,为满足居民需要,沿途设置一站多车,日均服务乘客约17万人次,其中北三县地区跨省公交达26条(常规线路21条、多样化线路5条),日均服务乘客15万人次左右,方便京冀两地乘客的日常公交出行。
今年3月27日,北京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还新开了816快线,与北京地铁6号线实现便捷接驳。“线路开通至今,日均发出18车次、运送乘客1100人次,得到了沿途周边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刘京隆表示,客五分公司就一直持续关注线路运营情况,适时合理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方便京冀两地乘客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