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海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公交开启全民定制化服务。市民登录“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上,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可发起定制公交路线。随着上述服务平台的上线,目前已有220余条以“DZ”打头的定制公交线路出现在了申城街头。由于线路设计上更匹配市民出行需求,定制公交线路推出后颇受欢迎。
但是,5月10日起推出的一条“青浦DZ9线”却引发了争议。和先有需求再推出线路的“定制”过程不一样,青浦DZ9线是由原市区至青浦商榻的“沪商高速专线”转变而来。而据乘客们反映,沪商高速专线转成定制公交后,线路走向完全不变,区别仅在于班次大幅缩减。乘客们质疑,如此出炉的定制公交线路并非是应了市民的出行需求,而是走“定制”的捷径,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或者是线路最终调整方案出台之前的“过渡措施”,这违背了定制公交的运行规则。
一些客流不足面临调整的常规公交线路,通过调研资源和需求,优化转为运营更为灵活的定制公交未尝不可。在转化过程中,如何让“定制”做到“有名有实”?定制公交的灵活性应该如何来用好?
仅有一辆车在跑的“青浦DZ9线”
5月13日一早7时刚过,陈老伯夫妇乘坐地铁来到淡水路长乐路路口附近,并找到了淡水路西侧的“沪商高速专线”终点站。他们当天的计划是乘坐沪商高速专线前往青浦大观园游玩。陈老伯认为,沪商高速专线可以直达,效率上不输地铁转公交,是前往大观园的首选。搜索手机百度得知,清晨7时30分是从市区发车的首班,时间上也给游玩留足了空间。可绕公交站牌转了一圈,沪商高速专线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5月10日刚开通同样前往商榻的“青浦DZ9线”。一纸告示贴在一旁,提醒乘客发车时间有调整,市区这边首班延后至了上午9时。算了算时间来不及,陈老伯夫妇只能悻悻地回家……
“青浦DZ9线”的站牌。
淡水路金陵东路站点,张贴着新辟青浦DZ9线的告示。
落款时间是4月30日的告示透露了更多细节:两条线路走向、停靠站点和票价均相同,不同的是,沪商高速专线原本一天有9个来回班次,而青浦DZ9线一天仅2个来回班次。商榻每天上午6时和下午3时发车,市区这边则是上午9时和下午6时发车。班次锐减让人措手不及,仅5月13日一早,包括陈老伯夫妇在内就有7名老人扑了个空。
班次锐减让人措手不及。图为本想赶沪商高速专线7:30分首班车的老人们扑了个空,在站点仔细阅读青浦DZ9线的开通告示。
上午7时48分,6时从商榻出发的青浦DZ9线抵达市区。车门一开,约10名乘客下了车。记者向他们询问,他们有些是来市区求医,有些则是走亲访友。车上的“行车路单”显示,公交车刚从商榻出发时车上有14名乘客,有乘客说路途中又上了一些,最多时车上有20多名乘客,“不算少了”。
乘客李阿姨在周庄购置了房产,隔三差五就会乘坐沪商高速专线前往商榻再转车至周庄。“市区这边以过去玩的老人为主,商榻过来则多是来市区看病的。去商榻不算方便,对老人来说,一站直达的公交是有需求的,而且也确实比坐地铁要快”,但她也告诉记者,沪商高速专线的客流就集中在早晚高峰。
距离上午9时返回商榻还有1个多小时空隙,司机坐在站点旁的大楼楼梯上休息。客流的特点得到了司机的印证,从他口中,记者得知了更多沪商高速专线转为青浦DZ9线的“内幕”。“非高峰时段,有时候车上就两三名乘客”,司机称,沪商高速专线的调整在所难免,如今转为青浦DZ9路便是调整措施,“从之前的三辆车,调整为现在的一辆车、一名司机,上午下午各来回对开一次。”
5月13日上午9时,车辆准时发车返回商榻,此时这辆49人载客量的巴士上仅有15人,行驶至延安中路石门一路时,又上来5人,此后便是漫长的高架和高速线路了。车上售票员说,也已经算是不错的客流了。
5月13日早9时发往商榻的公交启动时,车内乘坐了15个人。
对于5月10日起的变化,不少乘客表示理解,“要考虑成本问题。”不过,对于现在的车次安排,他们觉得还可以优化:“市区这边,上午9时和晚上6时的发车时刻都比较尴尬,早上的班次太晚,晚上的班次又太赶。”
青浦DZ9线中的“DZ”即为定制的意思,乘客们质疑:既然调整为了定制公交,为何不听取下大家的需求意见再定制呢?
老线路停了,用定制线路来弥补空白
上海青浦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常规公交转为定制线路”的说法并不准确。他指着记者在公交站看到的告示,着重强调了“新辟青浦DZ9线”“沪商高速专线暂停运营”字样,称是在沪商高速专线暂停营运期间,用更加灵活的定制线路填补营运线路的空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方便郊区居民的出行,市通郊巴士应运而生,但随着轨交线网的发展,郊区居民的日常出行越来越方便,对市通郊巴士的需求几乎是断崖式下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沪商高速专线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2017年,轨交17号线开通,2024年,17号线西延伸线投入运营,都让沪商高速专线的客流骤减,“我们投入3辆车共计18个班次,但平均下来每个班次的客流还不到10个人次。”再加上这条线路长达70多公里,单程运营时间长达100至120分钟,“有时延安高架拥堵,车辆超时的情况不时发生,一方面引发市民投诉,另一方面司售人员也面临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后,青浦巴士着手开展线路优化工作。经过前期调研,他们想将位于市中心的起终点挪移至青浦蟠龙路附近,相关方案也于2024年9月在上海市交通委官网予以公示。
2024年9月,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一则《关于186路等7条公交线路调整网上征询市民意见的通知》,调整方案里的确囊括了“沪商高速专线”,调整后起讫站为“商榻—蟠龙路站”,理由为超长线路优化,提高运营效率。而当年12月19日的《186路等7条公交线路调整计划》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的反馈里,并未提到对该线路调整的反对意见。
上海市交通委官网公示的线路调整通知。
相关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的通知里,并未突出展示沪商高速专线的反对意见。
“公示通过后,我们就着手准备线路调整计划落地了。今年4月6日至4月16日,按照要求在站点张贴公告进行告知时,没想到收到了不少反对意见”,工作人员说。
调整计划因此陷入窘境,到底该怎么办?在4月25日召开的协调会上,有人提出在原有班次“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可临时采取“定制公交”的策略,灵活调整营运时间,主要保留目前客流较高的早晚高峰班次,还能兼顾部分乘客的直达需求。
工作人员坦言,之所以要引入定制公交,是因为常规公交的要求更为严格。原来,作为常规公交线路,沪商高速专线必须遵循《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服务规范》。规范要求,村村通、最后一公里、定班线等特殊线路的运营间隔原则上不超过60分钟。也就是说,运营班次、间隔时间必须符合规定,不能只在早晚高峰期间发车,而定制公交就没有这些限制。
于是,一周后,与沪商高速专线走向完全一致的青浦DZ9线正式出炉。至于市民对于线路彻底取消的担忧,他补充说,目前沪商高速专线只是暂时停运,后续营运计划还在进一步研究。
青浦DZ9线投入营运。
定制公交的灵活性要为市民出行需求服务
沟通中,定制公交的灵活性被青浦巴士的工作人员们津津乐道。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工作人员所述的“运营班次和间隔时间不作硬性要求”,还体现在定制公交线路的推出手续简单,不再需要像常规公交线路一样需要审批,需要动辄“走3个月的流程”,而只需要在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上进行一定时间的公示。“一些线路先通过定制公交来试水,客流培育成熟后还能转化为常规公交,青浦此前就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定制公交的优势不言而喻”,青浦巴士的相关负责人称。
但关键问题是,青浦DZ9线的“定制”究竟体现在何处?对此问题,工作人员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地回答:“我们主要是落实协调会的要求。”
通过“12345”,有乘客建议,或许保留两辆车在早晚高峰实现对开,这样可以避免仅一辆车运营带来的时间上的不匹配。回溯青浦DZ9线的推出,缺少的正是听取乘客意见并“定制”运营方案的过程。据记者了解,青浦DZ9线在平台上上线后,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方曾建议青浦区交通委和公交企业要通过平台来认真听取乘客的反馈,如给出几种方案来供市民选择,或组织乘客来提出需求和建议,但遗憾的是相关方面并未重视这一环节。
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上,青浦DZ9线显示为“运营中”。
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的运营方,上海随申行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业务部负责人孙虎指出,定制公交在政策上设计的灵活性,其宗旨是为了让公交企业的资源和乘客的需求匹配上更加精准,这种灵活是要用来更好地服务乘客的,而不是公交线路调整的“捷径”。他认为,像沪商高速专线这样的面临调整转型的线路不少,集中乘客的需求调整为门槛较低、更改运营方案更为灵活的定制公交未尝不是一条解决之道。但在调整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乘客的交流互动,前期听取意见,推出后则要注重乘客的反馈,必要时还要延长公示的时间。
在这方面,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又提供了“上传下达”的重要功能,“市民乘客通过平台发布需求的功能媒体宣传得比较多,公交企业同样可以用好平台来主动收集乘客需求,从而实现公交企业运营资源和乘客需求的匹配。”
下一步,上海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表示,将从5月中旬起陆续走访各区交通管理部门和公交企业,对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同时也要对平台的相关功能进行重点推广,让公交企业熟悉平台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出定制公交线路,推动公交企业更好地重视乘客需求。
青浦巴士也表示,后续将广泛听取乘客呼声,积极收集各方反馈,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原标题:《班次大幅缩减,沪商专线变青浦DZ9线引争议!常规公交调整走“定制”捷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毛锦伟 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