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最主要的载体之一,那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籍是哪一部呢?

从客观来看,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书籍是哪一部了,因为它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得到流传。

从古籍记载来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籍应该是《易经》。古籍记载伏羲画八卦作《易经》,是《易经》的第一位作者。伏羲距今约7000年左右,也就是说伏羲创作的《易经》距今7000年左右。

当然,伏羲创作的《易经》早已失传了,目前存世的《易经》其实应称之为《周易》。《周易》是周代的《易经》,早于《周易》的还有商朝的《归藏易》和夏朝的《连山易》,可惜都已经失传了。

伏羲之后,神农和黄帝时代都有《易经》,也都已失传。古老相传,《周易》源自伏羲,《归藏易》源自黄帝,《连山易》源自神农。

从古籍记载来看,能与伏羲创作的《易经》历史相仿的是《三坟》。古人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说,认为《三坟》是三皇时期的典籍,《五典》是五帝时期的典籍,而伏羲为“三皇之首”,《三坟》开始于伏羲时期,与《易经》出现的时间大致同期。

从现存古籍来看,历史较早的远古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和《山海经》等。古人认为它们都是夏朝之前“三皇五帝”时期的著作。

《神农氏本草经》相传为神农氏炎帝所著,距今约5400年左右;《黄帝内经》据说为黄帝所著,距今约4700年左右;《山海经》为伯益所著,距今约4100年左右。但经过近代专家的精心研究,现代人一般认为这三部书为战国或秦汉时人的托古之作。

​现存古籍中,被公认为最早的著作是《尚书》。《尚书》又称《书》,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被尊为《书经》。

现存《尚书》以《虞书》开始,而《虞书》第一篇是《尧典》,记载了帝尧时期的事迹。帝尧距今约4300年左右。

《古诗源》的开篇之作《击壤歌》,被认为是现存已知最早的诗歌,据说也是帝尧时期的作品,大致与《尧典》同期。

从文字出现的时间来看,中国第一部书籍出现的时间应非常早。古人认为黄帝时期的仓颉发明了文字,或者说伏羲一画开天发明了文字,但中国现代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汉字至少有9000多年的历史,这与燧人氏时代的史皇氏仓颉所处的时间大致一致。

有了文字就可能有了书籍,所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籍,有可能出现在9000多年、甚至10000多年前,只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又没有较好的载体,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浙江桥头遗址出土了9000多年前的六爻豫卦和河图洛书符号,说明八卦出现的时间远早于伏羲,伏羲并不是八卦的发明者,而是集大成者。所以,《易经》最初的作者,应该也远早于伏羲;最早的《易经》,有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籍,距今10000多年,甚至更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