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版F-16要上天?印度LCA战机计划再跳票,网友:先治好拖延症!

最近群里吃瓜群众都笑疯了——印度斯坦航空(HAL)又双叒叕官宣“重大进展”:号称“4.5代神作”的Tejas Mk2战斗机,终于敲定2026年首飞、2029年量产的“终极时间表”。但熟悉印度军工的网友直接开怼:“这剧本我看过!2010年说Mk1首飞,结果拖到2013年;2019年吹Mk2,现在又推迟一年——HAL的PPT向来很能打,就是真机总在‘下一个五年计划’。”



研发进度:从“咖喱速度”到“龟速传说”

根据HAL 5月15日发布的“信心满满”声明,Tejas Mk2原型机已完成70%组装,中央机身和机翼正在班加罗尔工厂“稳步推进”。但尴尬的是,首飞时间从原定的2025年Q4推迟到2026年Q1,官方解释是“高级子系统集成复杂”。网友神补刀:“翻译一下:美国F414发动机没到货,以色列AESA雷达还在调试,俄罗斯帮着设计的鸭翼气动布局又双叒翻车了。”更绝的是,四架预生产原型机计划2025年底下线,结果第一架机身还在“3D打印排队”——嗯,这效率,对于印度来说似乎非常合情合理。



性能画饼:纸面上的“亚洲之光”

按HAL的说法,Tejas Mk2堪称“咖喱味F-16”:2.5吨空重、6.5吨载荷、1.8马赫速度,搭配美国GE的F414-INS6发动机(推力98kN)和以色列埃尔塔的ELM-2052 AESA雷达(号称“看得比歼-10C更远”)。最狠的是武器配置:能挂“阿斯特拉”中距弹(仿俄罗斯R-77)和“布拉莫斯-NG”超音速导弹(缩水版布拉莫斯),甚至扬言“压制巴基斯坦JF-17 Block3”。但军事专家泼冷水:“Mk1A的AESA雷达折腾五年才勉强堪用,Mk2想玩‘雷达+IRST+电子战’三重奏?先问问HAL的软件工程师能不能搞定百万行代码。”



技术瓶颈:万国牌拼装的致命伤

Tejas Mk2的“先进性能”全靠“全球采购”撑场面:发动机来自美国,雷达来自以色列,导弹来自俄罗斯和印度“自研”(实际是俄罗斯技术转让),连座舱显示器都是法国泰雷兹的产品。这种“万国牌”模式导致两个致命问题:一是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左右(比如美国随时可能卡脖子),二是系统整合难度堪比“用乐高拼航天飞机”。2024年曝光的座舱界面故障就是例证——法国显示器与印度自研飞控系统不兼容,导致模拟飞行时频繁死机。网友调侃:“这哪是战斗机,分明是‘国际合作翻车现场’。”



地缘算盘:莫迪的“军工自主”面子工程

HAL拼命推Tejas Mk2,本质是莫迪政府“Atmanirbhar Bharat”(自力更生)计划的核心KPI。数据显示,印度空军计划采购123架Mk2,总价超90亿美元,相当于2025年国防预算的6%。更微妙的是,这型战机被视作“对抗中国歼-10C”的王牌——尽管军事分析指出,Mk2的推重比(1.05)和瞬时盘旋角速度(22°/秒)均落后于歼-10C(推重比1.1,瞬时盘旋25°/秒)。但在印度媒体嘴里,Tejas Mk2早已“碾压东亚一切非隐身战机”——这种迷之自信,堪比印度疫情期间的“全民免疫”宣言。



终极拷问:2029年能见到真机吗?

回顾印度军工史,“跳票”才是常态:LCA项目从1983年立项到2016年量产,耗时33年;“光辉”航母从2005年开工到2024年仍未形成战斗力。如今Tejas Mk2又踏上“拖延赛道”,网友总结出“印度军工四大定律”:

1. 首飞时间=原定计划+N年(N≥3)

2. 量产数量=订单数×50%(剩下的钱大概率被贪污)

3. 实际性能=PPT参数×70%(乐观估计)

4. 事故率=全球同类型战机×2倍(参考Mk1的坠毁记录)

对于这种“用PPT打仗”的迷之操作,巴基斯坦网友直接开嘲讽:“建议印度空军别等Mk2了,先把现役的83架Mk1A修好——听说其中40%因为发动机故障飞不起来?”至于莫迪政府能不能在2029年兑现承诺,或许只有恒河的水知道……

(文中研发数据均来自HAL 2025年5月公告,性能对比参考《简氏防务周刊》2024年评估,历史案例援引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公开记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