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中突有感慨,其实人生在世,我们并不能真正拥有什么。
余出生时家境普通,家中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房间,于是便一直很想要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这个梦想贯穿了我的26岁之前的人生,也是我努力的动力。



于是我从初中就开始有意识的赚钱,攒钱,试着做些细微的兼职,后来高中了终于成年了,可以去做暑期工了,我当时可激动了,再到后来自己努力读书考上了一所普通本科,读大学时,家里每个月虽然给足够开销的生活费,但是为了攒钱买房,时常勤工俭学,平时除了基本的学业,白日小学门口摆地摊,夜晚去小学生家里当家教,后来电商行业兴起,也开过网店。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收获良多。



大二时,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大三时又买了人生第二套房子,大四时,又买了人生第三套房子。一个家境普通的大学生,连续三年 一年一套房。

可是,那些房子,并不能真正属于我。



大三买的房子在永泰,当时楼市疯狂,想着炒房,于是,四五千单价买入,六个月涨到七八千每平米,那时候人们都坚信房价还会疯长,而我,只看到了国家相关信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于是我在所有人都看好楼市的时候,选择相信国家,迅速出手。因此我也赚到了我的第一桶不靠出卖劳动力的小金。

那套永泰的房子,地段和小区环境都很优越。那是我第一次卖房。依稀记得那时我19岁还是20岁。



但是我囿于客观经济规律做出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于是这套永泰的房子除了挂过我的名字,其实没有真正属于过我。



第二次卖房,便是买的第三套房子,也是因为预见到楼市到顶,和第二套房一起卖的。这套房我也没有拥有过。这两次卖房我都舍不得,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当时不卖,我面临着就是房价降,我的资产缩水。

我舍不得,但是我没得选。

而第三次卖房,则是把第一套房卖了,这套房是在我的家乡,是我切切实实的住过的房子,我曾经一直以为它会一直属于我。但是它也没有。

由于它是套房,我依旧只有一个房间,于是我买一整栋有天有地的房子,但是房地产持续低迷,手上持有太多房产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我再次选择了卖房。



人是会有感情的生物,也是会恋旧的。即使有天有地的房子居住体验比套房好太多,在我刚刚搬家的时候,还是有淡淡的不舍。可是我依旧没得选。



其实我们并不能真正拥有太多东西。虽然网上时不时有出现什么拥有上百套房子的人,但是他们也只能住一套,甚至一个房间,其他都只能拿去出租或者闲置。



很多生命中出现的人也是这样的。

可能初见便是永别,比如去旅游时候遇到的朋友,大部分是不会再见了。

而学生时代的老师和同学,可能毕业了也是永别了。

虽然他们也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安好着,但是可能与自身的交集就好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再难聚首。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明明两个人都在一个城市,甚至在一个乡镇,可能十几年都没见过了。

或许这就是一期一会吧。

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

虽然很多时候很多人之间一辈子只有一次的际遇。

但是我仍然感谢生命中出现的美好的人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每到夏天,我经常会做一件奇怪的事情,麦当劳每年夏天都会联合墨迹天气,来举行免费领饮料活动,而我经常去麦当劳领了一杯又一杯的饮料,也不是自己

我不是圣母心,我只是借花献佛罢了,环卫工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喝过麦当劳的阳光柠檬红茶。而我这种行为,虽然可能不能够大的改变她们什么,但是我觉得在夏日送去一杯加冰冷饮,至少她们在喝的那一瞬间是清凉的,而我也因为做了一点什么,而感到满足。



而关于我的金钱观念,我曾经一度觉得赚钱是最重要的(虽然当时也没赚到多少),于是那时我迷失了自我,我沦为了金钱的奴仆。如今想来只觉得可笑。



如今回头看,金钱不过是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工具罢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虽非君子,只一布衣。

如今我已经成为金钱的主人了。

我的人生目的已经发生改变,我想要充实,悦己,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现在觉得,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比悦己更重要了。

我想,若有缘能看到此文,希望读者也能找回真实的自己,不要囿于金钱,更不要变成金钱的奴仆。

人生在世,只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随心随性,跟着自己的心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化繁为简,抛却不需要的东西,把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枷锁,婚姻的禁锢都抛却一旁,行随心走,顺着自己内心,倾听真实的自己需要什么,才不虚此生。



突有感慨,于是闲言碎语多了些。

但是,被金钱和各种欲望和枷锁和各种角色负担禁锢的人生,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