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推动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京津两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谋划了新一批京津交通出行便利化举措,并联合印发《2025年京津交通出行便利化提升工作方案》。
在方案第一大类“完善铁路网络布局”中提到——
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京滨、京唐城际加开进京车次,提升线路运力提供条件。
这一工程的责任单位涉及5家,每家单位都堪称重磅: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北京市交通委,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
同时,规定了完成时限是2025年12月!
如果从新北京东站的提出,到今年建成,这一时间跨度接近20年,妥妥的有生之年系列。
盼望着盼望着,梦想照进了现实,通州君也跟诸君一样,从满怀豪情的青年,到求生不能求死不敢亚历山大的中年。好在,它来了!
副中心站总占地面积达61公顷,采用“站城融合”设计理念,因此也被称为“地下枢纽地上城”。
其交通功能置于地下,有效缓解大型交通枢纽对区域地面交通、城市发展的扰动影响。
地上则是“城市会客厅”,将开发130余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空间和酒店、住宅。
走进车站看到,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国家体育场“鸟巢”大小,接入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地铁等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线路。
未来,这片巨大的地下空间将实现综合、高效和便捷换乘。未来,这里将集成2条城际铁路(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城际联络线)、1条国铁干线(京哈普速)、5条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平谷线、M101、S6线,M104支线)、1条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和15条公交接驳线,可高效实现站内换乘,车站日单向客流量将达到50万人次。
平谷线车站是普通地铁站长度的1.5倍。作为“阳光车站”——不仅平谷线设有两个圆形采光井,M101线也拥有超大弧形玻璃屋盖,在将阳光洒入地下车站的同时,起到节能的作用。
铁路城市副中心站,已然跃升为北京第4大站火车站
副中心站枢纽建设规模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设面积139万平方米,通过TOD模式,实现“地下枢纽地上城,站城高度融合”。
据本人打探,据说副中心枢纽站、城建设的总投资421亿元(目前实施仅为地下部分),其中地下枢纽部分初设概算为318亿元。
位置如下:
目前,北京西站规模为10台20线,北京南站13台24线,可见丰台站17台32线已跃升北京第一大火车站!而北京站为8台16线,北京北站6台11线,北京朝阳站7台15线,位于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8台16线,据预测未来北京站的部分普速线将迁移至通州高铁站,可见城市副中心站铁路车站将拿下北京火车站的第4把交椅!
该项目正在研究城市航站楼预留方案。这意味着,以后通州和北三县的乘客去往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可以在这里先行办理值机,减少在两大机场排队等待的时间。
届时,从副中心站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站、1小时到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这就透露了重大消息,副中心站可以在通过城际铁路联络线,也就是怀兴城际铁路,发往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通过唐山站连接秦沈客专,去往东北;通过怀兴城际铁路,到达河北雄安新区,可以通过雄商高铁去往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通过京滨高铁到达天津滨海心区,连接京沪高铁二线,到达山东、江苏、上海。
副中心枢纽站地上建筑主要为写字楼和商业设施。枢纽将被打造成“站城一体化”(TOD)的样板典范,将建设各类商业商务设施,成为北京东部最大商业中心。规划建设最高地标建筑,在枢纽东南侧挨着地铁6号线车站,高度将达到240米!
副中心站枢纽建成后,通州各组团间可以通过M101-104四条区域地铁接力换乘到这里购物,北三县则可以通过地铁平谷线、京唐城际高铁或者依托高铁开行的市郊铁路,非常便捷快速抵达这里购物消费。